详情

成语阅读——“鸡鸣狗盗”

鸡鸣狗盗

“鸡鸣狗盗”此成语给我们带来的印像往往是负面的,然而在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正是靠着“鸡鸣狗盗”的力量成功逃脱出来。让我们一同进入到故事中了解成语其中的含义吧。

成语故事详解

战国时期,七国群雄争霸,战争不断,为了保证自己国家的地位,每个国家都会招贤纳士,为自己的统治添砖加瓦。

秦国作为西边的国家,被“中原”地区的君主们轻蔑的称为野蛮人。秦昭襄王听闻齐国的孟尝君满腹经纶便想要邀请他来秦国担任宰相。

不料秦昭襄王被人进言,说孟尝君是齐国人,齐国人来秦国任职,首先要考虑的肯定还是齐国的利益。于是秦王秉承着得不到便要杀掉的想法,决定囚禁孟尝君,之后想办法杀掉他。

孟尝君的旧友是秦昭襄王的弟弟,他听闻如此噩耗,便去找孟尝君相谈。通过旧友的劝告,孟尝君决定通过收买秦王的宠妃来达到自己逃脱的目的。

然而面对孟尝君的请求,秦王的宠姬提出的要求是一件白狐皮裘大衣。面对如此要求孟尝君却犯了难。世间只有一件白狐皮衣,那件却已在秦王的宝库里。孟尝君的门客自告奋勇,通过学狗叫的方式骗过守卫,拿回了大衣。

得到大衣的宠姬信守承诺,向秦王求情,孟尝君得以连夜逃脱。然而到了函谷关,因太阳未升起,按规定不得开城门,这时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学起鸡叫,守卫们以为天亮大开城门放走了他们......

故事原文

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

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

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