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党史学教专题】革命圣地知多少系列:江西瑞金

江西瑞金,是响誉中外的“红色故都”,是共和国的摇篮,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瑞金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曾经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作为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以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之一,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瑞金进行伟大革命实践和红色政权建设探索的光荣历史,“红都”这个光荣的称谓也由此起源。

01

中央革命根据地

1927年8月25日,八一南昌起义部队进入江西瑞金,建立了瑞金第一个中共支部——绵江中学支部。1931年秋,随着中央苏区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以瑞金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苏区制度、社会和民众研究

作者

何友良 著

内容简介

作者以新的研究视角和大量第一手史料为基础,考察中国苏维埃制度与社会史,阐释了苏区制度设置、社会结构、社会政策、基层政权、社会组织和各阶级阶层民众的真实状况及相互关系,对苏区社会和民众状态做了系统的、整体的和深入的分析,全面地揭示了苏维埃制度兴替的历史价值和经验教训。

02

邓小平担任瑞金县委书记 

1931年,27岁的邓小平临危受命,被中共赣东特委任命为瑞金县委书记。面对“左”倾错误思想的高压态势,以及“全县群众不满,干部情绪低落,全县面貌是死气沉沉的”局面,决毅果敢、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使得邓小平迅速制止了这场政治迫害,稳定了县域的社会局面。

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作者

陈运普 著

内容简介

本书从五个方面对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及实践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揭示了邓小平宣传、捍卫、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推进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过程,又从理论贡献和实践贡献两个层次对邓小平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了深入挖掘,总结了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点和基本经验。 

03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叶坪召开,会议选举毛泽东、项英、张国焘、周恩来、朱德等63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会员,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二苏大会”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瑞金改名为“瑞京”,成为苏维埃政府的首都。

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

(1933-1934)

作者

黄道炫 著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了第五次反“围剿”时期中央苏区军事、政治、社会等各个层面的问题,通过这一转折时段的截面式研究,对当时军事、政权、社会的运作过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把握和说明,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了解,认识中央苏区的全貌。

中央苏区社会保障研究

作者

黄惠运 著

内容简介

中央苏区的社会保障政策与实践,是当今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渊源。本书从社会保障条件、社会保障机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优抚工作、社会救助活动、社会保障政策、社会福利待遇七个方面系统梳理了中央苏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进行的社会保障事业,对于新时期开展社会保障事业,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04

长征源起,从瑞金到延安

1933年9月,蒋介石纠集50万重兵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军事“围剿”。至1934年4、5月间,中央苏区南北大门筠门岭、广昌等地先后失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形势日趋恶化。为打破敌人军事“围剿”,实现中央红军北上抗日目标,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被迫离开瑞金,进行战略大转移。

从苏区文艺到延安文艺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历史进程

作者

周平远 等著

内容简介

本书以苏区文艺到延安文艺为线索,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进程进行了全景式的历史描述和总体性的理论概括。本书指出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以旗帜为引领,通过理论创新、文化创新,自上而下地全面推进文艺创新,是基本经验;坚持政治意识形态艺术化、审美文化形态大众化、苏维埃文化本土化、民间文化资源体制化,是基本策略。

瑞金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过中国革命的激情与理想,浸染过革命先烈的热血,演绎过时代的沧桑。历史赋予了瑞金人民不朽的红色灵魂,也正是瑞金的光辉奋斗开启了新中国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