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提升素养的重要途径,好书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精神得到慰藉。文津图书奖一直秉承“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信念,不断为读者推荐好书。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共评选出获奖图书19种,推荐图书51种,这些好书涵盖多个领域,题材丰富,总有一本是您感兴趣的。我们推出“文津好书”系列,通过刊载评委、图书馆馆员和读者的阅读感受,以及作者、编辑的创作心得,为您一一介绍这些优秀读物,推文中还会不定期设置互动活动,参与即有机会获得礼物。让我们一起悦读文津,品味经典吧。
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少儿类推荐图书
《鲸歌岛的夏天》
邓西 著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少年的海岛奇遇
国家图书馆 董宜凡
将儿童设为主角,从孩子的视角去看世界,是儿童文学作品惯用的手法。我小时候读过的杨红樱的诸多作品,如《男生日记》《假小子戴安》皆属此类。但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表达环保的主题,似乎却并不多见。《鲸歌岛的夏天》便是此类的作品,从一个男孩的视角出发,以一座海岛为背景,讲述了三代人与岛屿的故事。
书中使用了很多“比喻”手法。想来也很好理解,因为主角是一个12岁的孩子,他对世界的理解有限,知识贮备也并不丰富,看见了新鲜事物,只能将其与自己认知的东西联系起来,由此便有了类比的关系,让读者的代入感更强烈,可以随着孩子的视角去看这个新鲜的海岛。
《鲸歌岛的夏天》内页
在剧情上,书中最强烈的一组矛盾便是要经济发展还是要自然环境。以主角的爷爷为代表的人要保护海岛的环境,保护红脚鲣鸟和其他动物的栖息地,他们认为海岛的主人并不只是人类,还有自然界的生灵;而村主任为代表的的人则是希望依托岛上美好的风光开发旅游业,为村民带来更为实际的收入和利润。其实这两种观点,并无对错之分,在合适的尺度中都是正确的。但合上书想想,现实永远不会是这么轻飘飘的,要环境还是要利润,恐怕是很多地方现实面对的问题,而如何写好这张自然和社会共同给出的问卷,是一个漫长且反复的过程。
鲸歌岛的旅程,随着主角暑假的结束而暂时告一段落,书中的人物都有了美好的结局,岛上的渔民集体搬迁到了镇上,鲸歌岛成了红脚鲣鸟遮风挡雨的避难所,旅游公司被水产公司所取代,自然资源有了更好地利用方式。读完后,总让人有些不舍,也想开启一次自己的海岛之旅。
《夏天的故事》
魏捷 文,李小光 图
新世界出版社
《夏天的故事》里,有我有你也有他
国家图书馆 张琛
《夏天的故事》文字部分的创作,是作者魏捷本人的童年经历。看过这个故事的人都深受感动,于是策划编辑李波老师提议“做一本美丽的图画书吧!”有相同经历的图画作者李小光,遇到这些文字也深深地被打动。为了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凸显故事发生的环境以及小主人公对故乡生活的无比眷恋,李小光用自己最熟悉的木刻版画的方式,采用的多是全景式的构图,耗时五年一刀刀创作完成。创作团队觉得“美好的东西是值得等待的。”
木刻版画制作步骤
刚拿到《夏天的故事》绘本时,封面嬉戏的孩童,高大树木上正在跳跃的松鼠,自然色彩的字体,让我开始期待这里的故事。
整本绘本读下来,我仿佛置身其中,与即将离开乡村搬家进城的小主人公,共同渡过了那个夏天:看到那漫山遍野的绿,听到她家院子里种的冬瓜在说话,与她的小伙伴一同嬉戏玩耍,跟她和她的家人望着天上的星星,一起走过了那个让她印象深刻,恋恋不舍的夏天。
《夏天的故事》内页
同样也唤起了我记忆里的夏天:是筒子楼门口成片的瓜秧,攀爬的牵牛花,顽皮可爱的邻居家小伙伴,围在一起吃西瓜的一大家子人。我想,不论与两位作者是同时代的人,或者是他们的长辈,还是正在成长的孩子们,都能从这本绘本中,感受到童年的美好时光。
《战地厨子和半个小兵》
(荷)本尼·林德劳夫 著,(荷)路德维希·沃尔比达 绘,张雨童 译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荒芜战地中的童真之心
国家图书馆 余雯
这是一部极为优美的作品,也是个令人心痛的故事,好在行文丝毫不显沉重。从章节名我们能看出作者林德劳夫善于运用幽默和反讽,也了解儿童的兴趣点。他细致地描写了战地厨子托托特做出的一道道美味、讽刺有的军官仅仅靠打牌就得到晋升、设想出藏在一座超级巨大的蛋糕里混进皇宫的计划、化用安徒生《皇帝的新装》来表现双胞胎皇帝的可笑……架空的故事让孩子乐在其中,但我们也不难看出它对现实世界的映射——战争的本质是当权者的一次心血来潮。
对比成年人的荒唐,托托特和小兵乔治之间的信任和友谊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却弥足珍贵。托托特骗过乔治,情急之下利用过他,也从未保证过要保护他,但乔治的一句“他们应该相信你,只要你保证,我就相信,托托特”,重重地击在托托特心上,也打在所有读者的心上。
在两个主角之外,作者也塑造了各式各样的角色,以表达他对于战争下的民众的深厚情感。他同情不谙世事就走上战场的孩子,尊敬被迫与儿子分离但永远内心刚强的母亲,感佩背井离乡但心有侠气的女摊贩……这部篇幅不长的作品展现出了战争下的百态人性,呈现出了寓言的气质。
《战地厨子和半个小兵》内页
插图是这本书氛围塑造的重要辅助。沃尔比达运用充满装饰性的细腻线条,加入大量的象征手法,引导读者思索文字背后更庞大的历史背景与幽深隐喻。画中枪炮扭曲在一起,贯通天地,士兵仿佛戴着奇怪的面具,面目模糊。巨大的统治者的脑子里只有手枪、硝烟和军队,乡间的孩子们玩着战争游戏,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代表了什么。画面不仅呈现了文字的内容,也忠实传达出了文本下更深的内涵。
《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
刘毛宁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我与外婆的独家记忆
国家图书馆 高萌萌
这个故事讲述了作者平静而略带伤感的童年回忆:年幼懵懂的贪玩小孩被母亲安排去照顾年迈的外婆,虽然一直在给外婆送饭,却并不太懂得真正的关爱。外婆的铁皮柜轮椅吸引了他的好奇心,他偷了外婆藏在轮椅抽屉里面的钱去买零食,又因为害怕被发现而内心煎熬。于是,从反省自己开始去真正地关心外婆。这对小孩子来说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内心的煎熬最后在外婆言语不多的爱和包容中化解掉了。
本书通过大量全景构图,在广袤的北方农村平原上铺陈出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详细地描绘出幼年生活中的场景、人物和物件。这种精确的图像叙述体现出作者想要确认记忆的努力,为简约的文字提供了更多内容的延展。人物形象的塑造平实且不夸张,将故事的情绪开展交付于一个又一个充满“气氛”的场景。比如,在小孩与外婆相处的场景中,绘者用柔和的暖色调来烘托灯光下的情感交流,给人一种温馨的氛围感……这本图画书的主角看似是孩子,其实也是“回忆”,无论是文字还是图像,都将重点放在了“成长、回忆和思念到底是什么”这个主题上。
《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内页
作者通过一段回忆之旅,来朴素地、客观地以他者视角去观看过去、分析自己以及自己与亲人的情感。看似理性的情绪控制在图画书的结尾迎来情感触动的一瞬,文字写道:“在外婆的铁皮柜轮椅中,好像装满了她整个人生”,随后将铁皮柜轮椅抽屉中外婆的日常用品平铺画出,每一件都是外婆一生的注脚,让读者去品味文字背后的内容——它或许是思念和爱,以及对生命的感叹。
《我爷爷我奶奶》
郑春华 著, 武芃 绘
天地出版社
爱情最好的模样
国家图书馆 封荣文
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这应该是爱情最好的模样。由郑春华老师撰写、武芃老师绘图的《我爷爷我奶奶》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讲述着爷爷和奶奶的爱情故事。故事是用孙女的视野,独具匠心地把爷爷奶奶相爱的一生呈现给读者。
童真童趣的爷爷,为了逗奶奶开心,总是在奶奶找他吃饭、找他回家时,把自己藏起来,到奶奶找到时,奶奶便开心地大笑。即使在爷爷生病时,爷爷藏不了自己就藏水果,奶奶还是开心地大笑。
奶奶八十大寿时,每一位儿孙都给奶奶准备了礼物,唯独爷爷没有,讲真?当然不是,爷爷的礼物在奶奶的首饰盒里,是一张爷爷写给奶奶的字条。这张字条,把爷爷奶奶带回了那个大雪纷飞的年代。两人第一次相约,忘了写明早上还是晚上的爷爷,等了一天时间,变成了雪人。奶奶爱上了雪人爷爷。
《我爷爷我奶奶》内页
爷爷又藏了起来,八十岁的奶奶找到他时,爷爷装扮成雪人躲在阳台上,孩子们用相机把这份浪漫留下。照片被晚辈藏在家中的很多地方,由爷爷奶奶共同寻找。
爷爷奶奶携手走在夕阳里。
孙女的理想是变成奶奶:有这样一位爷爷的奶奶。
故事至此,让人泪目。
文章视角独特,层层推进。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奶奶对“雪人”的惊鸿一瞥,从此俩人琴瑟和鸣,相拥一生。
《我爷爷我奶奶》就是对爱情最好的阐述,最美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