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历史时代,都有一群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光发热的人,他们呕心沥血,他们殚精竭虑,用自己的心血凝筑成一篇篇动人的诗文,或一个个绝妙的科学发现,正是这种傲骨的大家风范,为我们的历史增添了无数光辉时刻。
本套书单将为您解读各行各业的名人大家是如何工作生活的。
《纸上》
作者:[中] 苏沧桑
这是一个民族星云闪烁的记忆,耕织社稷的文明初心,一带一路上的远方与乡愁。她以蚕桑之事织就对世界的整体性想象。
那是桑间地头行走的辞章,是千年蚕事女儿心与文心在当代田野的相会,一曲灵动幻美、文质皆胜的非虚构农事诗。以美文的形式抵达如此宏大深邃的主题,苏沧桑外,罕有人及。
《艺术沉思录》
作者:[中] 崔自默
天才的浪漫,以牺牲为代价。天才不为普通人所理解,甚至被曲解或误解。天才是上苍的安排。一切的发生都是自然的游戏。
本真无为,大美不言,上善难言。大璞不雕,是提倡含蓄美。璞不是失序,而是自然胜人工。巧夺天工之艺几近道术。技进乎道,须反复熟练。熟非俗也,孰能至熟?
《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
作者:[中] 马识途
一九四三年九月,我作为西南联大中文系的学生选修了语言文字学专业课程。第一课来开讲的是中国文字学的泰斗级人物—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唐兰。
我这年二十八岁,是年龄最大、长得有点老气的学生;其他同学大都二十岁上下。我走进一间草顶土墙的教室,唐兰教授误认为是来旁听的别系教员,开口问我:“你先生是哪个系的?”我回答我是选这门课的学生。他有点吃惊地说:“你来修这冷门的课,那是要陪坐几年冷板凳的哟!”
《一说万物:现代物理学百年漫谈》
作者:[中] 王一
物理学的美妙就在于,通过不多的概念和原理,竟可以推演出多姿多彩的整个世界。物理学也是实现现代科技不可缺少的知识。电力系统、通讯、计算机、载人航天、建筑这些领域中,物理学都是必须要懂的。
在缤纷繁杂的万千现象背后,往往有“一”以贯之的精神存在。通过不多的概念和原理,竟可以推演出多姿多彩的整个物理世界。《一说万物:现代物理学百年漫谈》讲述的正是这些核心概念和原理,因此它小小的“身躯”中却也容纳了“万物”。
《丰子恺家塾课》
作者:[中] 宋菲君
外公曾告诉我,明代画家、书法家董其昌曾为冷泉亭写过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此联和周际的山水风情引起后人的无限遐想,此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续写对联。
左宗棠的对联是:“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晚清学者俞樾的对联是:“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而俞樾的夫人只改了一个字,大家看了都拍手称绝:“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
《梁思成与林徽因》
作者:[中] 梁再冰
在那个外敌入侵,国破家亡之即,妈妈走过雁门关,回望那那曾经硝烟滚滚的古战场,想起当年杨六郎跃马横刀,以数百奇兵,杀退数倍于自己的辽兵。今天再读妈妈这一行提示,我依然可以感受到妈妈当时的心情和用意,如她信中所言,她鼓励我或也是对她自己说,要勇敢面对迫近的危机。
妈妈在信中还说:“我们希望不打仗事情就可以完,但是如果日本人要来占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你做一个小孩,现在顶要紧的是身体要好,读书要好,别的不用管,现在既然在海边,就痛痛快快地玩。你知道你妈妈同爹爹都顶平安的在北平,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