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提升素养的重要途径,好书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精神得到慰藉。文津图书奖一直秉承“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信念,不断为读者推荐好书。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共评选出获奖图书19种,推荐图书51种,这些好书涵盖多个领域,题材丰富,总有一本是您感兴趣的。我们推出“文津好书”系列,通过刊载评委、图书馆馆员和读者的阅读感受,以及作者、编辑的创作心得,为您一一介绍这些优秀读物,推文中还会不定期设置互动活动,参与即有机会获得礼物。让我们一起悦读文津,品味经典吧。
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科普类推荐图书
《巨浪来袭——海面上升与文明世界的重建》
(美)杰夫·古德尔 著,高抒 译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海平面上升的真实背后
国家图书馆 袁浩
海平面上升是我们人类要共同面临的“灰犀牛事件”,但是海面上升目前处于什么阶段,未来可能到何种程度,人类目前有哪些应对手段,相信大多数人跟我一样不甚了了。本书作者通过深入、广泛的实地考察,向我们细致地展示了一些典型地区海平面上升的现状、应对方案,以及政治家、科研工作者、商人、普通民众对此事的观点。
读完此书,我的部分疑惑得到了解答的同时,也为事件中的各方站在各自立场上所持观点的巨大分歧感到震惊,并对在作者看来并不太成功的解决方案的探索感到些许无奈。
这本书看书名以为是个灾难片,看开头以为是个科幻片,看完全书才发现原来是个纪录片,有着纪录片特有的真实甚至沉重,真心希望我们人类有足够多的智慧,足够多的时间,让巨浪来袭的灾难只出现在电影里。
《解困之道:在复杂世界中解决复杂问题》
(美)亚内尔·巴尔-扬 著,沈忱 译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用系统科学思维来摆脱生活中的困境
国家图书馆 鲁玥
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复杂问题的系统科学思维,是我们平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时常欠缺,或者经常被忽视的。你是否曾遇到过难以明确解决方案,让人望而却步的复杂系统?如果是的话,那阅读这本《解困之道》,或许会对你思考如何解决与系统有关的问题有一定的思考。
初中生物课本中告诉过大家,通过实验进行研究分析时,要求控制单一变量,就是为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多变量问题分解为单一变量问题来解决,其实这就是在通过降低复杂度来解决问题。本书提出,系统科学中最主要也是最基础的,就是围绕尺度和复杂度去观察、去探究事物。比如预防医学就是大尺度考察全局情况,关注的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整体问题;而对于个体病患的治疗就属于小尺度问题,需要关注到具体的人体、器官,甚至细胞。复杂世界中的事物会包括不同的尺度,并且不同尺度之间还有复杂的内在联系,这就涉及到复杂度,也可以理解为变量。变量越多,复杂度越大。
我们根据学习和常年积累的经验,能够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但多以单一问题为主,解决方案很直接。在简单的环境下,单一方法可能解决问题,但是在复杂环境下,各种情况层出不穷,各种变量相互影响,解决一个问题可能会引起其他问题的出现。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会学习到,在复杂世界中,我们要理清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规模和复杂度的关系,利用系统科学思维和进化理论方法来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我一生的目击证词与未来憧憬》
(英)大卫·爱登堡 著,林华 译
中信出版集团
黯淡前景之下的人类未来
国家图书馆 徐冰冰
本书作者大卫·爱登堡爵士主持制作了很多享誉全球的纪录片,他一生走遍全球,目睹了自然世界中最壮丽的奇观和最扣人心弦的戏剧性时刻。他在94岁时写下这本书,是亲历者的回忆录,也是向人类发出的警示:人类的“大加速”使地球伤痕累累,如不作出改变,未来100年内,地球将再次经历生物大灭绝,而人类也将陷于危难。
乌克兰普里皮亚季,空无一人的黑暗大楼、仰面朝天的理发椅、蒙满灰尘的卷发器和镜子碎片、教室里丢弃的练习本、塌陷的沙发座位、糟朽不堪的床铺……目光扫过这些字眼,让人心中升起不安与绝望。这是座因“切尔诺贝利”事件按下暂停键的小城。核电站带给人们舒适的生活,也让人们头上笼罩着自己制造的灾难的阴影。
现在,人类正深陷这样的处境。人类从荒野中进化来,从荒野中获得了创造世界的资源。人们砍伐热带雨林、扩张海洋渔业、排放废气、向海洋倾倒垃圾。但掠夺式开发带来温室效应、海洋污染、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破坏、物种灭绝,让生命世界正在加速失去平衡、趋于崩溃。这已是每个人都深切体会到的现实。一如书中所写:“地球上只有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创造世界,然后再将其毁掉”。
面对黯淡的前景,我们只有绝望了吗?不,现在还有自救的希望!作者呼吁我们必须重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重返自然,让出更多荒野归还与地球上其他的生命,超越增长执念,通向可持续的发展。保持万物可持续性,保持地球生命的多样性,如此,我们的后代还能看到我们从远祖继承来的丰富、健康、美妙的世界,还能享有更稳定更舒适的未来。
《太空居民:人类将如何在无垠宇宙中定居》
(美)克里斯托弗·万杰克 著,李平 译,
王加为、郑子轩 审校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宇宙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国家图书馆 袁浩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科普书。作者天马行空而又脚踏实地地讨论了人类去往太空并在空间站、月球、火星生活的可能方式,甚至还包括小行星、彗星等意想不到的地方,很开脑洞。
读罢全书,深感人类想要在太空定居,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低重力、高辐射、有害灰尘等,都会对人类产生无形的伤害,有些伤害甚至不可逆,而我们目前的保护手段也十分有限,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宇宙中呢?很多理由,比如人口太多、小行星撞地球、伽马射线暴等,作者都觉得站不住脚,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打动人:因为它就在那里。是呀,满足好奇心,也是人类前进的强大动力,当然,对于绝大多数人,地球是出不去了,那宇宙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怎么办呢?快捧起这本书,让作者带你去满足一下好奇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