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道伐虢: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假道伐虢”的经典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但是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友好,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
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苟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遂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晋国故意在虞、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同时,晋军大将里克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也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假道伐虢”按语
假地用兵之举,非巧言可诳,必其势不受—方之胁从,则将受双方之夹击。如此境况之际,敌必迫之以威,我则诳之以不害,利其幸存之心,速得全势,彼将不能自阵,故不战而灭之矣。如:晋侯假道于虞以伐虢,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袭虞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