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国学经典 |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釜是古代的一种锅,薪是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案例

东汉末年,军阀混乱,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二万多人,两军离河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

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并摆开渡河的架势。袁绍怕后方受到敌人袭击,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曹操虚晃一枪之后,派精锐部队回袭白马,斩杀了颜良,初战告捷。由于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双方粮草供给成了关键,袁绍遂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因为他不把曹操放在眼里,于是并没有安派重兵。曹操探听乌巢并无重兵防守,决定偷袭乌巢,断其供应。

曹操亲自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衔枚疾走,夜袭乌巢,乌巢袁军还没有弄清真相,曹军已经包围了粮仓。一把大火点燃了粮仓,顿时浓烟四起,袁军的一万车粮草,顿时化为灰烬。袁绍大军闻讯,惊恐万状,军心浮动,袁绍一时没了主意。

曹操此时发动全线进攻,袁军士兵已丧失战斗力,十万大军四散溃逃。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八百亲兵艰难地杀出重围,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釜底抽薪”出处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古人还说:“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这个比喻很浅显,道理却十分清楚。

成语解析

水凉水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要使锅中的水沸腾,在锅底生火并加柴草即可。若不想让水沸腾,可以加进一些凉水,即扬汤止沸,也可以抽掉锅底的柴草,即釜底抽薪。扬汤止沸,水一时凉了,很快又会再沸。没有从根本上止沸。釜底抽薪,因为水靠火沸,火要薪生,便从根本上消除了水沸的基础或依靠物。

世间很多事物的初始与发展,和水凉水沸形式相似,生生变化之理相同。对立势力便是如此,与对立势力较量,道理和制止水沸相同。正面攻击,等于热水止沸,可能劳而无功;消除对立势力的生存根源,便是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