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01
弟子规·释义
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
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
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书本是智慧的结晶,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
02
弟子规·启迪
王羲之书法
东晋时的王羲之是我国有名的书法家,被书法界称为 “书圣”。他写的《兰亭集序》被誉为至宝。有一段时间,由于人人都夸他的字写得好,他也自鸣得意、洋洋自得起来。有一天,他到一家“鸭儿水饺店”吃水饺,发现水饺都是从墙那边一个个扔过来的,而且全都十分准确地扔在了开水锅里。他十分好奇,绕到墙后一看,见是一位老太太在包饺子,包好后头也不抬就扔过墙去,没有一个掉到锅外的。王羲之问她有什么诀窍,她说:“只是熟练罢了!”王羲之听后觉得自己的字远没有达到这样熟练的程度。于是,他就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03
弟子规·故事
韦编三绝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少年时就勤奋好学,十七岁时就因为知识渊博而闻名鲁国,这当然是和孔子刻苦读书分不开的。当时还没有发明纸,书都是用竹简做成,再用牛皮绳穿起来的,据说孔子到了晚年,喜欢阅读《易经》。《易经》是一本很难懂的书,孔子一遍看不懂,就看两遍,反复学习,一直到学懂弄通为止。因为每天翻阅,穿竹简的牛皮绳磨断多次,每磨断一次,孔子就再整理一次,一直保存完好。这一方面反映孔子很刻苦,另一方面可以看到孔子在读书的过程中是十分爱护图书的。就这样,孔子熟读《易经》,写出了十篇体会文章,即《十翼》。后来,人们把孔子写的《十翼》附在《易经》的后面,作为《易经》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