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广图推送】国际家庭日 | 读好家庭这本书

五月,随着一个特殊的节日——国际家庭日(5月15日)的到来,而变得意义非凡。

五月,让我们回归家庭,享受爱的暖意,感受爱的力量,诉说爱的告白

五月,让爱出发,浓情满怀

亲爱的小伙伴们,推文之前,我们先普及一下关于国际家庭日的知识

1989年12月8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宣布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1993年纽约特别会议提出从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amilies),以此提高各国政府决定和公众对于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和进步。

家是我们的生命之所,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归于斯;家是我们的生活之所,我们食于斯、饮于斯、歇于斯;家是我们的精神之所,我们喜于斯、怒于斯、哀于斯。

国际家庭日来临之际,我们是否该好好想想:你有多久没回家看望你的父母?距离上一次和他们一起吃饭又有多长时间?

答应妻子的浪漫旅行你是否还都记得?她失望的眼神你总是在假装忽略吧?

儿子的作业你有多久没有翻看过?他细嫩的小脸蛋你又有多长时间没有亲过?

五月到了,在这个爱的季节里,让我们放下手头永远忙不完的工作,舍弃一些无用的社交,转身,奔向我们的家人,向她们诉说爱的告白!

也许你要驱车两个小时,花费一天的时间,才能回到乡下去和父母团聚,但见到你时老母亲眼里的欣喜,是任何工作的成绩都无法代替的。

也许你只是给妻子买了一束玫瑰花,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但快乐的情绪也许会感染她好长一阵子。

也许你只是带女儿去广场放风筝、带儿子去爬山,但这陪伴的幸福将会滋养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

家是宁静的港湾,家是亲情的源泉,家是幸福的起点,家是永远的依恋。世界家庭日,让我们祈愿:天伦之乐人人享,幸福家庭满人间。

五月,爱的告白季

小伙伴们,让我们行动起来

爱就大声说出来吧

今天我们要推荐的书籍也是与家庭有关,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建议与思考。

陈鹤琴《家庭教育》

陈鹤琴先生是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家庭教育》则是他的代表作。本书从解读儿童的心理出发,用通俗的语言将儿童教育的原则娓娓道来,内容涉及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适合所有父母阅读的教育经典。

“若太难,就不能有所成就;若没有成就,小孩子或者要灰心而下次不肯再做了。反而言之,若所做的不甚难,小孩子能够胜任而有成就的;一有成就,就很高兴,就有自信力;所成就者愈多,自信力也愈大;自信力愈大,事情就愈容易成功。自信力与成功因此互相为用的了。”

包丰源《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乍一看题目或许要疑惑,孩子的问题怎么会全是父母的问题?作者用大量的案例解读,让父母跳出自身固有的思维惯性,重新思考自己与孩子相处的模式,找到现实生活中解决亲子关系的有效方法。

“教育孩子其实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会存在情绪管理和说教等情况,孩子会出现问题,首先检查自己平常对待孩子的态度上,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什么都明白。我们要用爱、耐心、尊重来给予孩子,言传身教而不是说教。”

陈公《原生家庭》

本书探讨了父母与孩子性格的差异性、家庭成员的心理差异性,并针对这种差异性提出了自我修复的方法,教会孩子与父母如何互相理解,用恰当的方式释放情感,在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同时成就自我。

“原生家庭既是自我投射下的标签与记忆,也是模板与模式习得传承的源头,更是生命与鲜花传送之场、病毒与垃圾复制之地。”

理查德•泰普《极简父母法则》

本书针对育儿过程中父母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误区给出了一条条实用法则,内容既包括如何做好父母,也包含如何做好孩子,在阅读中学会恰当处理家庭关系。

“但是,不要期待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和他做一些只有同自己的死党才做的一些事情,比如分享自己的恐惧和不安全感,一些私人的小秘密。保持她们对你的尊重,在他们独立之前成为他们的主心骨,比成为他们的最好的朋友要重要。”

以上便是本期书单的全部内容,相信无论你是孩子还是父母,都能从这份书单中探索到家庭关系的真知,扮演好称职的家庭角色,成就和谐、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