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
弟子规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释义
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的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
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替他们准备好;凡是父母所讨厌的东西,一定要小心地处理掉。
如果身体有所不适或受到损伤,就会让父母为我们担忧;如果在德行上有了缺失,就会使父母感到丢脸。
“事虽小 勿擅为”要及时告知父母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也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而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孩子第一次犯错, 做父母的千万不可以含糊过去,一定要给予正确的纠正,不能迁就和纵容孩子,不能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不许任性,要让他懂得哭闹毫无意义,做任何事情必须讲道理,这样他会终身记住,不会再犯。
所谓“慎于始”,一切都要谨慎于开始,而等他一错再错,再来纠正就不容易了。每个孩子都会犯错,如果我们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在仔细分析的基础上给予批评,并心平气和地把道理给他讲清楚,再教他正确的做法,使孩子接受起来口服心服。这种处理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既充满关爱,又不失威严,并且能够加深母子之间的感情。当我们有了这些正确的做法时,孩子犯错,自然而然就会意识到,这正是教育他的最佳时机,就不会因为乱发脾气。
白帝城托孤
三国的时候,刘备临终时对儿子刘禅不放心,除了把他托付给丞相诸葛亮,还给刘禅留下了一封信来教育他。信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就是说,不要认为小的坏事就可以胡作非为,不要认为小的好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让人信服。后来,刘禅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蜀国没有出现大的失误。诸葛亮死后,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逐渐放纵自己,最终蜀国被曹魏灭掉,刘禅也成了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