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汉语成语,拼音是bèi shuǐ yī zhàn,意思是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成语释义
原文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韩信就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
NO.2
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
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为了打败赵军,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背靠水列阵。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这时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被韩信打败。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呀。”
NO.3
趣味故事
秦朝末年,项羽发动了叛乱。在部队渡过漳河之后,项羽命令士兵把所有的船只都凿破,沉到河底,再把煮饭锅完全打碎。项羽给每个人只发三天的粮食,然后再上战场,这样做,是为了向大家表示“宁死不退”的决心。果然,经过九次的激烈奋战,项羽的军队终于打败了秦国的军队。后来,我们使用“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