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雨水 | 在一帘烟雨中,开拓美学视野

雨水 | 在一帘烟雨中,开拓美学视野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天气逐渐回暖,雨水,意味着降雨的增多。


从自然到人文,二十四节气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代中国传统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的节庆寓意也保存至今,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二十四节气中的传统美学,逐渐在现代美育中发挥作用。

雨水Rain Water

10

十三

11

十四

12

元宵节

13

十六

14

十七

15

十八

16

十九

17

二十

18

雨水

19

廿二

20

廿三

21

廿四

22

廿五

23

廿六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顺着节气美学的藤蔓,整理了这份美育书单,带你走进这个草木萌动的春天。




雨水之际,枯木逢春。元人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春雨贵如油,给大地带来了更多生机。


我国古人将雨水节气分为三候:“雨水有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河水破冰,水獭开始捕鱼;过五日,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日,草木开始抽出嫩绿的新芽。


在古代,人们还以花为节令信使。“沾衣欲湿杏花雨”,雨水节气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南方一些地区,也有洁白的梨花于枝头开放的景色。


在这段雨意绵绵的日子,不妨读一些好书。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在历史中获得美的感悟,创造出许多优秀作品。无论是长辈还是年轻一代,都可以从这些作品中,感受不同时空下的风景与风情。




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的长篇力作,感受江南文化的诗意和力量。



茶,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成为中国商人换取外汇、支持国家发展的重要商品。作者描写了杭氏家族以“茶”为生计,在新中国成立前后重新建设茶事的生活。“西湖边开始弥漫起久违的龙井豆奶茶香,杭州茶商界的人士纷纷开起了精制茶厂。”江南烟雨下,我们看见个人、家族与国家命运交织的变迁,见证了历史的厚重与温情。




以通晓流畅的语言,理清中国艺术发展脉络。



中国艺术史权威迈克尔·苏立文的毕生心血之作。作为中国艺术史入门读物,被牛津、耶鲁、普林斯顿沿用四十余年。从远古到21世纪,带你开启一段中国艺术之旅。“大部分内容来自作者对中国山水、人物、建筑和艺术作品的直接经验。”书中不仅详述了器物、绘画、书法和建筑的特色与演变,还将艺术作品置于历史和社会背景中讨论,为中国艺术初习者提供了极好的入门途径。




这天,部分地区出嫁的女儿会和丈夫一起回娘家,给岳父岳母送节。常见的礼物是两把缠着红带的藤椅,寓意祝父母长寿安康。女婿通常会送一份特别的礼物——“罐罐肉”,即用砂锅炖猪脚、大豆和海带,再用红纸和红绳封住罐口,以表达孝心和祝福。


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充满了对未来的祝愿。美育中的情操教育也鼓励我们,不妨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的实践态度。让我们跟随书中的指引,一起行动起来吧。




从田野到餐桌,从诗情画意到烟火人间。



“植物向来是四季风物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人们食用的蔬果、衣服上的染料和治病的良方。”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中国人对植物的态度既浪漫又务实。无论是公园里的牡丹、海棠,还是田间地头的野草,每一种植物都承载着物候的记忆。一起欣赏20种春天的应时植物,品味72幅植物手绘图,了解它们的食用、药用价值。让我们跟随本书喝春茶、尝春笋,在草木春光里,赴一场惬意的春日时光。




用双脚丈量土地,还原中国植物最本真的味道。



生活在钢筋水泥之处的人们,翻看本书,就像重新连接人与植物、土地、自然的关系。“在云南的雪山玫瑰基地,八十岁的傈僳族拄着拐杖走了几里山路,来看我制作玫瑰花茶。”一部深入探索中国植物产地风土人情的手记,展现了当下中式饮品的新面貌。全书26个寻味故事,近50种味道交织,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40余种中国可品饮植物的味道还原过程。让这本书里的文字,带你还原植物的本真滋味。




雨水节气如山水画卷,无论天空是否飘雨,都让人仿佛置身于绵绵细雨之中,带有一种朦胧的浪漫情怀。


从气象角度而言,温度对人们的情绪影响最大。雨水期间天气多变,需多多帮助身心适应气候变化。早晨时有露、霜出现,肝气旺盛,易怒伤肝,容易让人情绪波动,甚至心神不安。除了祛风除湿,保持身心健康也很重要。


保持一颗平静的心,这样的心境不仅对健康有好处,也能帮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增添一份独特的美学体验。




书写羁旅中的情感和思考,带给你多重美的享受。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听听那冷雨》收录了余光中先生的二十八篇散文,包括经典名篇《听听那冷雨》《万里长城》《山盟》《朋友四型》等,另有游记、书评、诗论、乐评,文风不拘一格本书既有壮阔的大气之作,也有细腻的小品文,带你感受人文情怀,悟得启示和力量。




六十封往来书信,女儿与父亲的真实家书。



人生常常会遇到困惑和迷茫,我们总在寻找答案的路上前行。“家书,曾是中国人传承家风的重要形式,留下了许多经典文本。”六十封往返信件之中,父女间展开真诚对话,跨越鸿沟,抚平家庭旧伤。金惟纯先生向女儿们分享人生感悟,就婚姻、家庭、金钱观、职业发展、生活态度等话题,提供真挚且实用的建议。三人书信中流动的情感,每一次读完都会被治愈。





扫码进群,关注更多公益活动


关注广阳区图书馆网站

http://gytsg.org.cn/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咨询电话0316-26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