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冬游河北 非遗过大年】非遗在线——《羲皇圣里的传说》其他故事篇

【冬游河北 非遗过大年】非遗在线——《羲皇圣里的传说》其他故事篇


线





   

    春节期间,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开展“冬游河北 非遗过大年”系列文化活动,陆续推送《羲皇圣里的传说》系列故事,让群众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品味文化盛宴,感受传统节日气息,乐享精彩非遗文化。






其他故事篇(四)

非遗




石人的传说

贾梅琪  整理

在新乐市邯邰镇小牛村村南,有一座庙,据说是韩氏宗族的家庙,庙的西边有个石人,现在已经不知去向。传说这几个石头人,以前是在庙的门口。多年来一直受人间香火供奉,吸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慢慢有了些灵气,时不时的就在没人的时候化成人形,四处溜达,因为他们道行还不高,不能说话,即使他们四处溜达,也没人注意。一天晚上,一个人去旁边的村子喝酒,很晚才散了场,晃晃悠悠地往回走,到了家庙门口时,感觉内急难忍,顾不得多想,在一个石人的前面小便,弄了石人一腿的污秽,自顾回家去了。石人本已有了灵气,受此侮辱,十分愤怒。第二天,这人去地里干活儿,看到一个人赶了一群羊在地里正吃庄稼。这人就喊:“干嘛呢你,怎么在庄稼地里放羊呀?”那人自顾拿鞭子催赶着羊群,不予理睬。这人急了,一边往地里跑,一边喊:“哎!说你呢,听不见呀?怎么能在庄稼地里放羊呀?”那放羊的人依旧不理。快跑到跟前了,这人气喘吁吁地嚷叫:“你这人怎么回事儿,怎么听不见我喊呀,难道你是个石头人吗?”这么一喊不打紧,那个放羊人忽然定在了那里,一动不动了,那群羊也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走近了一看,放羊人竟然真的是个石头人!原来这石头人昨晚被他弄了一身的污秽,很是气愤,就化成了人形,招来一群羊,到他家的地里糟蹋庄稼泄愤,没成想被这人说破了真身,破了法力,就变回石头人没法动弹了。从此以后,庙前边的石头人就少了一个,跑到了庄稼地里。以前南苏、香城一带的人去山西拉煤的时候,都从庙前的那条路上过。自从地里有了这个石人以后,经过那里马车的车轴经常断,弄得经过的人们人心惶惶的。一天,南苏一个姓丁的要去山西拉煤,赶着马车从此经过,走到这里时,恍惚睡着了一样,听耳边有人在反复念叨:“你不给我嘴里抹油,我就断你的车轴。”如此说了三遍。赶车人激灵一下子醒来,正好走到石头人跟前。看看前后,除了这个石头人以外,再没有其他的东西,知道遇到了神怪,吓得出了一身白毛汗。回想起那句话,不敢怠慢,从随车带的油葫芦里蘸了点儿油,抹在了石头人的嘴上,然后继续赶路。他这一趟去拉煤,车轴完好无损,而且异常的顺利。一传十,十传百,从此以后,凡是经过此地去山西拉煤的车,到了石头人跟前,都要弄些油抹到他嘴上,他就保佑车一路顺利。虽然很多人往他嘴里抹油,但是,石头人的嘴上从来没有油污的样子,总是干干净净的,人们都说抹的油被石头人给吃了。这个石人解放后还有,后来不知道被什么人打掉了脑袋,再后来就不知了去向。


苏半仙的故事

贾梅琪  整理

苏半仙原名苏搬山,新乐市曲都人氏,据说,少年时代曾进入深山跟随得道仙人潜心修炼,学得一身超凡法术及武功,后因凡心太重,修炼不够专一,未能完全得道成仙,只修炼了个半仙之体,故世人称其为苏半仙。苏半仙下山后,投奔到宋朝岳飞帐下充当了一名谋士,跟随岳飞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他看到战争的残酷导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于是便厌倦了战争,决定隐居民间,他几经请辞,朝廷才勉强答应了他的请求。从边关回到了家乡新乐曲都村,过起了一种田园生活,以度残年。 苏半仙的传奇故事,在过去民间传播得神乎其神,让人难以置信,但也不失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一种笑谈。   

    1学艺不精成半仙

苏搬山,自小身体魁梧,有“搬山”之力,聪明爱学习,但不专一,十几岁时,家人看他成不了大器,就在太行山的深山里找了一个师傅,开始跟随师傅修炼学艺,开始还能十分用功,抛弃所有杂念,专心修炼,但后来修炼不够专一了。师傅见他意志不坚,感到师徒缘分已尽,遂决定对其点化后放他下山。这日,一切收拾完毕,师父送其下山回家,苏搬山紧跟随师父一路走着,不知不觉二人走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山野岭。这时,已过正午,苏搬山饿得肚子咕噜噜直叫,已经一天多水米未进了,实在坚持不住了,便向师父讨些吃的。只见师傅用手在空中左右挥舞了几下,向地上一指,出现了一堆东西,苏搬山仔细一看是一堆大的牛粪。苏搬山问道:“这东西咋吃?”瞬间,便从四面八方嗡嗡地飞来许多屎壳郎,把这堆牛粪围了个严严实实。师傅示意苏搬山赶快充饥。苏搬山眼望着赃兮兮蠕动着的屎壳郎,顿感到一阵恶心,他强忍着饥饿对师父说:师父,我不饿了。师傅见他不吃,自己便蹲下身来有滋有味地吃起来。时间不长,便将屎壳郎吃得只剩两三个了。苏搬山见师傅很香地吃着屎壳郎,便将最后这几个抢过来吃了,吃到嘴里,他感觉又脆又香,可再想吃却已经没有了。二人又向前走了一段路,时间已到后半晌,苏搬山感到口干舌燥,遂向师父讨要喝的。只见师父拇指食指掐在一起,含在嘴里只听得“嘘—嘘—嘘—”吹了起来。几声呼叫后, 在远方跑来一头小毛驴,转眼间就到了跟前。师父急忙从褡裢里取出一“盂”,蹲身放在了驴的肚下。等拿出来后,苏搬山看到的是带着白沫的驴尿。师傅让苏搬山喝,苏搬山恶心得差点儿吐出来。他对师傅说:师父,我喝不下” 。师父见状,十分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东西不喝太可惜!”说完,将“ 盂”端起来, 一口气喝了大半。眼望着师父快喝完,苏搬山渴的实在难忍,情急之下抢了下来, 赶紧的到在嘴里尝了尝,只感觉好喝无比,顿感全身力量倍增。可是再想喝,没了 。原来,屎壳郎是太上老君常生不老的仙丹,驴尿(据说是张果老的毛驴)是智慧的圣水。因苏搬山只吃喝了一点点儿仙丹和圣水,终未成正果,只落了个半仙之体。他见和师傅的缘分也已结束,于是,拜别了师傅,下山投奔岳飞而去。跟随岳飞征战了数年后,他厌倦了战争,便辞官隐退,回到民间,倒也清闲自在。自此,苏搬山的名字被人们改称“苏半仙”。2赶 集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八、十月二十,为新乐城关大集。起初承安镇并无集市,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赶集买卖东西,都是到每年四月二十四、十月的邯邰镇的庙会的集上,一次,苏半仙要到承安镇去办事,正好碰到邯邰集这一天,赶集时,总会有人议论,要是在我们这有集多好,离我们又近,又不用过河淌水了。说者无意,听者有意。苏半仙听后,便决定将邯邰集一部分迁至承安镇去,来满足沙河北这一带的村民的要求。于是苏半仙每次到邯邰集,他便暗使法术。一方面,用纸叠成马车,用嘴一吹,马车便变成真的,直奔邯邰集市,在集市上横冲直撞,搅得集市大乱;另一方面,每逢集日,他便招来沙尘大风(邯邰爱刮风),刮得人们无法进行正常的买卖交易。之后,他又运用大搬运,将在邯邰村赶集的人们及货栈物品莫名其妙地搬运到承安镇,并在周边村子贴上动员人们到承安镇赶集的告示。开始,人们到承安镇赶集还有些不习惯,渐渐地,人们也就习以为常,赶集的越来越多,可是邯邰集上的人越来越少了3卖鸡蛋在邯邰集市上,苏半仙经常见到一个卖鸡蛋的小贩,总是缺斤少两,坑害买主。为此,苏半仙想找机会警告一下这个小贩。这天,苏半仙在集市上看到那个小贩正肩挑两筐鸡蛋在卖。便走上前去,问道:“卖鸡蛋的,我用十个小鸡蛋换你十个大鸡蛋行吗?”卖鸡蛋的小贩把嘴一撇说:哼!你做梦娶媳妇净想美事,世上哪里有这种好事!苏半仙一气之下甩手走了。这时,那个卖鸡蛋的小贩感觉肩上的担子越走越轻,低头一看,发现两筐鸡蛋不翼而飞。后有人告诉他,让他去找苏半仙。那个小贩找到苏半仙后,苏半仙让他到村边的庙里去找。当小贩走进庙门,惊奇地发现佛像前摆放着用鸡蛋码叠起来的莲花状供品,中间有一花瓣直伸到屋顶。卖鸡蛋的小贩见状,不敢动手去摸,生怕用手一摸,码叠的鸡蛋会瘫塌下来摔坏。于是,便又找到苏半仙再三哀求帮其找回鸡蛋。苏半仙对他说:“我帮你找回鸡蛋倒不难,只是你以后卖鸡蛋要公平,再不能缺斤短两,坑害买主。”那个卖鸡蛋的小贩一一应诺。过了一会儿,买鸡蛋的小贩忽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再一看,鸡蛋又回到了筐里,而且一个都不少。从此,这个小贩再也不敢坑害买主了。4半仙露一手有一天,曲都村大街上来了一个变戏法的,村里的大人小孩都好奇地围上来看热闹。变戏法的开始撒签子,撒完签子后,便当众变了几招儿小把戏。这时,有人发现苏半仙也凑在人群中看热闹,便大声说:“快让半仙老爷也露一手。”话声一落,围观的人们一起将目光投向了苏半仙,并齐声喊道:“苏搬山,露一手!苏搬山,露一手……”苏半仙一边往后退,一边摆手说着:“咱不行,咱不行”。而围观的人们却一直往前拥。苏半仙身后是一堵墙,转眼间,他退到了墙根,又退进了墙里。人们看到此情此景,一个个都惊呆了。那个变戏法的一看遇到了高人,再也不敢班门弄斧,拾起摊子灰溜溜地走了。5大理石八角井原来,在新乐曲都村有一个“丁”字街,在丁字街路口有一个大理石八角井,井水可口甘甜,曾经是曲都村的唯一一口水井,据传是苏半仙从保定曲阳背回家来的。那年春天,新乐一带遭了旱灾,河流干枯,地下水位下降,老白姓家里的水井个个都干枯。曲都村家家户户的井也和别的村一样,都已见底。只有村东的水塘里,还仅存这一点点儿水,维系着全村人们的生命。老百姓让他做做法术,求老天爷赶紧给下点雨吧!可做了几次法也没下一点儿雨。这日,苏半仙在家呆着也无聊,适逢曲阳“黄山”庙,就想去“黄山”拜拜各路神仙,看能不能给下点雨。一大早,他备好吃喝就出发了。苏半仙来到了“黄山”脚下,快到晌午,抬头向山上望去,只见庙宇林立,人流如织,香火缭绕。他稍作休息,就开始上山进庙拜佛求仙。等拜完仙下山就快到后半晌,苏半仙看天时已不早,等稍作休息抓紧时间赶路。于是,苏半仙坐在一块石头上,从褡裢里拿出些“干粮”,做了些“点补”,就抓紧时间启程了。下山后,走到山脚下的杨坪村里,等快出村时,感觉口很渴,想取出水壶喝点儿水,当取出水壶,却发现里边一点儿水都没有了,唉!真是天旱又遇吃盐。猛然间,他看到前边路边一人,正站在房前的一口井上手摇辘轳正在提水,他紧走了几步,再一看这口井和别的井也不一样,是一口大理石八角井,苏半仙心中又惊又喜,说道“老大爷,借口水喝”。这老人也没吭声,只是向水桶指了指。苏半仙就趴在水桶上,狠狠的喝了个痛快,站起身来也未向老人道声谢谢,说道:这井里的水真甜呀,要是把这口井搬到我们村该多好呀。老人听到,好像有点儿生气的样子,随口说道:有本事你就搬走他吧。苏半仙又说道:“你说的可是真的?”老人回到:“那还有假。”说完提着水桶进了一家院子。苏半仙站在这口井旁,思考了半天,不知不觉天色将黑,这时,那老头又从那个院子里出来了,见苏半仙还没走,就说道:“咋样,搬不走吧?”苏半仙想了想说道:“我会搬走的。”说完转身就走了。第二天清晨,在曲都村的丁字路口,就有了这口大理石的八角井。6河南看戏苏半仙有一个当家子叔叔,是个戏迷,又是曲都一个有名的财主,虽家有良田百亩,大小马车数辆,光粮食就堆满了好几间屋子,可就是很吝啬。一天,苏半仙的这个当家子叔叔,去苏半仙家找苏半仙的父亲去唠嗑,他这个叔叔山南海北的大吹一顿。说自己怎样勤俭持家,才有了这百亩良田和这么多的家产,就是自己现在啥也不干,两辈子也吃不完喝不完。苏半仙在旁边听着他这个叔叔的狂言,早就看不惯他这个叔叔的吝啬行为,随口说道:“不会吧,我看不出一个月你就会要饭吃。”他这个叔叔当即回道:“不可能!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怎么会要饭吃呢?”苏半仙说道:“我看会,要不然我们打个赌。”“你说打啥赌?”苏半仙说道:“我要赢了,你要改改你小气的毛病,对给你家干活儿的和邻居们要大方点儿。”“那你要输了呢?”他叔叔问,“我就给你五百块钱”苏半仙回道。他叔叔暗自高兴的说:你是输定了。过了几天,他叔叔见到苏半仙说道:“怎么样,你认输吧?”苏半仙说道:“时间还没到呢”。又过了一些日子,他叔叔吃完晚饭又到苏半仙家,一是想唠会儿磕,二是想问问苏半仙认输不认输。等到了半仙家,还没等他开口说话,苏半仙就对她说:“叔叔你不是爱看戏吗?我知道今天哪儿唱戏呢。”他叔叔回道;“哪唱戏?什么戏?”苏半仙回答道;“豫剧,想不想看?”他叔叔一听是自己最喜欢的豫剧,早把来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忙问:“在哪儿?”半仙回道:“等一下我带你去。”说着,顺手拿来一张板凳。“叔叔你坐在上边,抱好我的腰,你要闭上眼,你千万不要睁眼,一会儿就到”。他叔叔也不知这个侄子闹的是啥把戏,就按她说的去办了。只觉得耳边生风,好像飞了起来,他想睁眼看看,却叫苏半仙给制止住了。不一会儿,就听到了人们吵吵杂杂的说话声。耳边的风声也没了,就听着“睁眼吧”。他叔叔一睁眼,大戏就开始了。他叔叔也没有问是在哪儿,一看是自己喜欢的戏,就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等戏到了高潮时,苏半仙对他叔叔说去方便方便。他叔叔只顾看戏就挥手说:“去吧!去吧!”。等戏快演完了,他叔叔一看半仙不在了,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就赶紧打听观众问:“这是哪里?”人家回答:“这是河南”。只好在人家借宿一晚。第二天踏上了回家的路程。河南到新乐有千八儿百里,出门时身上又没带多少钱,又没有交通工具,没两天身上带的钱就花光了,只好要着饭回家,在路上走了半月还多。到家后,一看苏半仙在门口正等着迎接他,羞得他无地自容。从那以后,他再也不说大话了,一路上好人对他施舍,他也学会了,再也不吝啬了。7下驴(礼)问话有一次,苏半仙出门,正在南面的大街行着,忽然在身后和自己同向,由北向南一个骑驴的年轻人超过了苏半仙。骑驴人坐在驴背上动都未动,便向苏半仙打听前面的路,而且还表现出一副不可一世、趾高气扬、藐视一切的样子。苏半仙见这人如此高傲、没有礼貌,十分生气,他用手朝前指了指,便离开了骑驴人。等骑毛驴的年轻人走到尽头时,是一条东西大街,是一条“丁”字街,向南再没有路可走了,可看看周围,大中午的街里一个人也没有, 不知咋样走是好。见“丁”字街口是一八角井,看到了井,顿时感到很口渴,不由得想喝点儿水,解解渴。只见井上架着辘轳,辘轳的绳子上拴着柳罐,于是年轻人就下驴,牵着驴来到了井台旁,把毛驴拴在了架辘轳后面的石板上(过去在新乐一带都是用这种方法架辘轳,前边是两个交叉的木棍,后面是埋在地上带有两个孔的石条,石条上有两个一大一小,小的是用来插架辘轳木轴用的,另一个大的是用来拴东西用的)。年轻人二话没说,放下辘轳上的柳罐,就提了一罐水,趴下就喝了一个水饱。忽然,想起驴来,这么热的天,想必驴也渴了。年轻人就拿起柳罐就想“饮”驴。当他抬起头来看到驴时,不由得吓了一大跳。只见驴的头钻进了井台石条的方孔里,驴身子截露在了外边,任凭骑驴人怎么打、拽,毛驴都卡在里面出不来,骑驴人急得抓耳挠腮,心急火燎。这时旁边来了一人说“你是得罪了苏半仙吧”?劝他去给半仙老爷赔礼道歉,这事就好办了。骑驴人找到苏半仙,又是磕头,又是道歉。苏半仙对骑驴人说,你快回去吧,以后问路要下驴,饮牲口不能用人用的东西, 要下驴(礼)问话,礼貌待人,讲卫生就行了。等骑驴人再回到八角井前时,毛驴早已从石条的孔里出来了,正在那里撒欢呢。8小施法术逗老太苏半仙出门,从不走大路,总爱走小路。一次,他去县城赶集,路过一块荞麦地时,一位老太太怕踩坏她家的荞麦,上前阻止苏半仙通过。苏半仙万般无奈,只好绕道而行。过去后,他拿起手巾随手扎了一只小兔和一只小狗,吹了口气,刹那间,一只小狗追逐着一只小兔子活蹦乱跳地在荞麦地里乱跑,时间不大,荞麦地里一片狼籍,长势喜人的荞麦被狗和兔子践踏的倒下一大片。老太太眼望着狗和兔在荞麦地里肆意践踏,干着急却无能为力。后有人告诉老太太,你一定是得罪了苏半仙,是苏半仙暗中使了法术。老太太赶紧追上苏半仙向他道歉。看到老太太一脸难为情的样子,苏半仙对老太太说,你快回去吧,没事的。老太太回到荞麦地再一看,整块荞麦田完好无损。9摘桃子一天,苏半仙闲着没事,到邻村渔底去看自己的好友,正走着,只见大街上来了一个推着独轮车的人,车上装满了仙桃,边走边喊着“鲜桃,鲜桃,又甜又软的仙桃,大家快来买呀。”这时,一位男子领着自己的孩子,正从卖桃的身旁经过。孩子看到大鲜桃馋得直流口水,便央求父亲为他买桃吃。那位男子可能是家里太穷,不但没给孩子买,还动手打了孩子一巴掌,孩子委屈得哭了。卖桃人见状,却无动于衷。这事正好被苏半仙看在眼里,苏半仙上前劝阻孩子父亲说,不要打孩子,不就是吃桃吗,我管够。只见他随手在街边上拿了一个树枝,在地上刨了一个坑,把树枝埋在了地上,用嘴一吹,树枝活了,并开始慢慢长树叶,时间不长便开花,结满了累累果实。这时,大街上的孩子们看着神奇,都纷纷的围了上来。苏半仙招呼来一大群孩子,让他们随便摘桃子吃。孩子们一哄而上,争相抢着摘桃吃,痛痛快快地吃了个够。等树上的桃子都被摘吃完,苏半仙又把桃树锯掉扛回家。这时,在一旁看呆了的卖桃人,再看自己车上的桃子却不翼而飞,一个都没有了,而且独轮车把还少了一个。
     10苏半仙成名话说有一日,苏半仙正和妻子在田间耕作,天晴的发蓝,这时苏半仙吃力的抬起了头,左肩靠锄头,用右衣袖缓慢的擦去了额头的汗珠:“天又要变了,雨又来了!”地旁的邻居听到他的话语,看了看天空不由得说道:“大白天说梦话,天都晴的人发慌,连点儿云都没有,那有什么雨呀!”苏半仙便和妻子收拾锄具朝着家里走去。还没等他们走到家,远处不知何时飘过来了一大片黑云,就那么一片儿,阳光还在照,但豆大的雨滴已经无情的砸了下来。从此以后苏半仙的名气开始在村里传开了。后来曲都村的一大户夫人丢了一枚戒指要苏半仙给算算,看能不能找到。苏半仙踌躇了一会儿,他开始对夫人道:“你去灶台旁或瓮旁找找,或许就在附近。”你知道苏半仙何以如此说吗?原来他想啊:这妇人一般都在灶台旁忙活,想来可能就掉在灶台上了!还别说,那戒指还真就在那妇人家的灶台上的一瓮旁。这下苏半仙名气更大了,人们从此以后不仅称他为苏半仙,而且,从那以后家家要出了什么事,比如丢牛啊、还是丢个马啊、或是寻个人什么的,都去找他。有一天,一孕妇来找苏半仙,说她的丈夫出去有大半年了,到现在还不见回家,眼看孩子就要出生了,让苏半仙帮她算算丈夫什么时候回来。这下好象有点儿难了,就是活神仙在世也恐怕要算上一阵子了,甭说是什么半仙了。这你还别说,真被苏半仙给算到了。苏半仙说“你回家等便是,你丈夫不出一俩月,便会回到你的身边。”苏半仙是这样算出来的:这男人出门在外最惦念的是什么?不就是在家的妻子儿女吗?这妻子在家已有了身孕他肯定知道,而且一定会在妻子生育的时候赶回家看看,是否妻子给自己生个儿子,将自己的香火延续,在苏半仙得知孕妇还有俩月即将生育的时候,他就知道她男人在她生育之前会回来的。从那以后,苏半仙的名气更大了。11 苏半仙看风水  半仙不仅会抓鬼,据说看风水也很有名气,曲都及邻村至今仍流传着他这样的故事—  有一次,半仙去外村算命,下午准备回家,路经渔砥村,感觉有点儿口渴,就进了户人家讨水喝,主人就把家中怪异的事讲给了他听。原来,这户人家养了许多公鸡,每天早晨却只会叫一声“咕”就戛然而止了。但只要自家鸡舍放出,跑到其他的人家门口,却能叫出“咯儿——咯儿——咯儿”,而且叫得又欢又洪亮,简直变了只鸡。苏半仙听完后,细细的观察了下鸡舍,又对周围的环境看了看,然后若有所思的掐了掐手指,说道:“这鸡舍的位置命犯太岁呀。我看,不仅公鸡不会叫,你们家若不采取措施,连生男丁都成问题呀!”主人愕然了。苏半仙又得意道:“我若没算错的话,你们家连生了三个女娃吧?”主人于是紧紧的拽住苏半仙的手,事实真就是这样,慌忙问如何破解?于是,苏半仙一通玄而又玄的理论分析,一番叮嘱,几多交代后,为鸡舍重新选址了,鸡舍建成了,比起原来那高大宽敞了许多。第二天,主人在一阵鸡啼声中惊醒后,下床跪地遥拜道:“真是活神仙呀。”  不久,这件事终于传回了村里,别人问他,是不是真有此事,半仙微笑颔首,恍然大仙风范了。许多年后,他的酒肉好友传出了真相。原来,半仙当时仔细观察了鸡舍,发现鸡舍太低了,公鸡每要啼叫,是要伸长脖子的,但是没叫半声就顶到了鸡舍顶部,自然叫不出声了。至于知道他家连生三个女娃就更简单了,这大热天应该每天都洗澡洗衣服的,好好观察他们家屋外那晾衣绳上晾的衣服是男是女就明白了。  但无论如何,至此以后,苏半仙的名气是越来越大了。12半仙救国苏半仙在皇宫里破了盗宝案以后,在皇宫里又住了几日要回家,皇上还不想让他走,想把他留在身边为自己办事。有这么个半仙多好啊,不管什么麻烦事,一算就算出来了。苏半仙答应再住上一段时间。忽然有一天,来了个外国使者,是从一个素不往来,很不友好的而且强大的邻国来的。使者的手里捧着一个漂亮的金盒子,但却不是礼物。只听那使者盛气凌人地说:“你们猜一猜这个盒子里是什么东西,要是猜不对,就别怪我们不客气,我们就立即对你们宣战。要是猜对了,就算给你们的礼物吧。”皇上和大臣们都面面相觑,不敢说话。有个老大臣进言说:“还是让苏半仙猜吧。”苏半仙又被请了出来。这回皇上着急了,逼着苏半仙快猜,说话也不客气了,要是猜不对,就要先砍苏半仙的脑袋了。苏半仙这回也没招儿了,憋了一会儿,皇上又催的紧,于是苏半仙就大声嚷嚷起来:“老赖呀、老赖,你今天就死在这儿啦!”因为苏半仙常常说一些“歪理”,人送外号“老赖”。人家如果对他尊敬些叫他苏半仙,对他不尊重就叫他老赖。他今天是实在没咒念了,知道逃不脱砍头的下场了,就憋不住把这个诨名叫嚷出来了。哪知道无巧不成书,外国使者打开盒子一看,里面果然是一只赖蛤蟆,而且已经憋死了。连蛤蟆憋死都能猜出来,外国使者彻底服气了。苏半仙这次可真是立了一大功,避免了一场战争,把全国上下都从水深火热的战争中给救出来了。13半仙巧破盗宝案一天,皇上微服巡视天下,微服就是不鸣锣开道,而是打扮成一个普通人去到处看看。这一天,他和随从一行人来到新乐,过了沙河在田间行走,他坐在轿子里听见外面有人在说话。一个人说:“你还在割麦子呀,今天夜里会下雨的。”第二个人反问道:“谁说的?你看天不是晴得好好的吗?”头一个人又说:“你别不信,是苏半仙说的。”第二个人回答道:“真的吗?那我就不割了,赶紧把割下来的麦子运回去垛起来好了。”到了半夜,外面果然风雨大作,皇上心想,这个苏半仙能预知天气,倒是蛮神的啊。他作为皇上是锦衣华盖,哪里懂得,苏半仙是征战沙场时烙下的老寒腿,一到变天之前就腿疼,所以预报天气特别准。等到巡视完回到皇宫,皇上遇见了一件倒霉的事,皇宫里他最喜爱、最值钱的珠宝被人偷光了。而且盗贼特别高明,没有留下一点儿蛛丝马迹。没有脚印,也没有翻墙、撬门窗的痕迹,连夜里巡逻的卫士也没听到任何响动。大臣们一个个都你推我躲的,谁也破不了这个案子。恼怒情急之下,皇上想起了路上听说的能预报天气的苏半仙,或许此人有本事给我破案,他马上命令手下去找,一定要把这个人找到。第二天一大早,小太监进来报告说,苏半仙找到了,就在皇宫门口候旨。皇上一听就说,马上请到大殿上等我。但是皇上对苏半仙的本事也还是半信半疑的,就想再试一试他。怎么试呢?皇上一边想着一边穿过御花园往大殿那儿走。突然,他路过园内一棵枣树下,随手就摘了一颗,攥在了手心里。皇上到大殿时,苏半仙已经在歪着头东张西望地观赏金銮殿的豪华阔绰了。皇上坐到了龙椅上,对跪在地下行磕头礼的苏半仙说:“平身吧!”苏半仙听见皇帝让自己起来,觉得皇上对自己还算客气,也就不害怕了。“你先猜一猜我手心里握的是什么东西?”苏半仙又开始有些心慌,他怎么知道皇上手中攥的是什么东西呀。他就在心里琢磨开了:这大清早的,皇上会让我猜什么呢?皇上拿的会是个什么宝贝呢?他一边琢磨,一边嘴里就唠叨出声了:“大清早……”。这苏半仙有个爱自言自语的毛病,一遇急事就会自己唠叨。谁知这三个字刚一出口,皇上就高兴地说:“猜对了,就是大青枣!你还真不愧是神仙哪!”旁边的文武群臣、太监、宫女们也都纷纷议论说:真是太神了,猜的真是不差呀。不愧为半仙,是神人哪。接着,皇上就给苏半仙布置任务,让他两天之内,查出皇家珍宝的下落来。查出来就有重赏。当然,查不出来就没好果子吃了。但皇上没说出后半句话来,可能也是很信任半仙吧。随后,他就吩咐太监安排苏半仙在宫中的饮食起居,并且一定要好生款待。苏半仙接到皇上的谕令心里很乱,思来想去不知怎样是好。转眼就到中午用膳时间了,苏半仙还真是个得过且过、不着急发慌的人。既然进了皇宫,管他三七二十一,好好受用一番再说,他想不能白来皇宫一趟:我得记住皇宫里的午膳有几道菜。于是,当一个太监端进来一盘菜的时候,他就自言自语道:“这是第一个。”就这么句话,把这个太监吓了个半死。原来,他就是一个偷珍宝的人。他以为苏半仙真是神人,一见面就看出他是第一个窃贼了。也不敢再去端菜了,就对他的同伙说:“苏半仙太厉害了,你去送菜吧。”第二个太监端着菜进去时,苏半仙又说道:“这是第二个。”果不其然,皇上的珍宝就是他们俩偷的。这个太监也吓得半死,赶紧出来和同伙商量。没法子,两个人进去跪在苏半仙面前求他饶命,不仅愿意供出藏珍宝的地方,还答应送给苏半仙很多银两,只要苏半仙不对皇帝说出是他俩偷的就行。第二天,苏半仙回复皇上说,珍宝他算出来了,就藏在宫里 。至于偷珍宝的窃贼,可能狐狸精、蛇精干的,反正皇上也好糊弄,随便编几句瞎话就行。珍宝找回来了,皇上也不追究窃贼到底是狐狸还是蛇了。于是,苏半仙又得到了不少赏赐。14苏半仙“抓鬼”  苏半仙之前有个外号叫苏大胆,据说天不怕地不怕,而他的成名,大概也与他的胆量有关。那时,村里有户人家新盖了两层小楼房,没曾想搬进没几天,就传出闹鬼了。主人每天夜里在睡梦中总被一阵奇怪的声音惊醒,每到夜里子时,“咚……咚……咚……咚……咚……”,准时响起爬楼梯声,主人起身后却什么也没发现。一而再,再而三,尽管主人嘴里说着“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但谁能担保自己白天没踩死蚂蚁,没拍死过苍蝇、蚊子呢?这莫不是来寻仇的吧,所以,“咚咚”声不仅落在耳根,更是敲击在他的心上。他心里越想越不舒坦,慢慢就想到那鬼上了,于是只好来个半夜逃离。俗话说得好,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更何况是新庙呢!于是,想到了请人驱鬼驱邪,在请了个巫婆大做法事无功后,真没什么人再敢进他家房子了。后来,就有人和苏半仙打赌,你不是胆大吗,敢在这屋子住一夜吗?你要敢,我输你一锭银子。半仙二话没说入住新宅。是夜,十二点刚过,“咚……咚……咚……”声真的响起。半仙起身点着灯观察,却什么也没发现,如此反复数次,据半仙自己后来透露,当时也是被吓得半死。但是,第二天,半仙却与主人言道,所谓的鬼已被他驱除,你看,楼梯上还流下一滩血迹呢!所以大可安心入住了。主人发现楼梯上真的是有血迹,半信半疑的住进后,果然再也没有发生那样的事了。于是,苏半仙会抓鬼的事就传开了,抓鬼是真,那算命也就自然不会假,后来人们就开始叫他半仙,久而久之,大胆的外号很少被提及,至于真名,人们知道的更少了。不过,经考证,苏半仙驱鬼考证的真相是这样的。是一只大老鼠见到新宅,自然也乐滋滋的搬了进去。入夜,这只老鼠四处觅食,终于用传说中的尾巴揩了点油。这是一只很爱干净的老鼠,在偷食完后就跑到水桶边去洗尾巴,恰巧这天主人抓了些河蚌养在桶里,结果,一只河蚌就夹住了老鼠尾巴,如影随行,乒乒乓乓跟着它,它越跑河蚌夹得越紧,一连几天,直到最后被睿智的苏半仙发现,用扫帚拍死在楼梯为止。  15苏半仙之死相传,新乐曲都村的苏半仙,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能呼风唤雨。确保了一方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人畜兴旺。在新乐沙河北,每年五六月,是旱季,溪河断流,池塘干竭见底。人畜用水都成问题,庄稼早就病怏怏,奄奄一息,呈枯萎姿态。村民个个心急如焚,叹道:“这年头如何是好,眼看就要到手的庄稼,将要付诸东流,以后的日子咋过呢?”几个村民围在一起嘀咕着此事,一村民说:“我听说沙河南曲都村有个人,会法术,会求雨很灵验,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们去求求他”。  听罢,大家面面相觑,点头应允,看来现在也只有这个办法了,试试看,死马当活马医。是日,这个村的几个村民在家早早地吃了早饭,因为有几十里路。沿途涉水过河,抄近路,中午时分才来到曲都村,在这他看到别一样的场景,田地里全是一派黄澄澄的庄稼,长势喜人,心想到:这个苏半仙,莫非真的是神人下凡?这下我们村有救了。  他们找到半仙的家,说明了此行的目地,但很快遭到了半仙的拒绝。当初半仙学道有成下山之时,师傅曾对他说过,此法术只能在自己的村庄使用。半仙不解师傅道:“天机不可泄露,切记,切记。”  几个村民见半仙态度的如此强硬,便拿出村里妇女常用的招数,哭哭闹闹、软磨硬泡,近半个时辰后,半仙的妻子站出来说话了:“老鬼,你帮帮人家,那关乎到好几个村的人命呢!”。半仙仔细一想,几年前也去过附近一个亲戚的村庄求过一次雨,几年来,自己身上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最后只好应允了 。  全村人听到有人来求雨,欢欣雀跃,并相互传告,隔壁村的人都过来围观。半仙让村民准备好祭品,来到一块空地上,点好香,燃着蜡烛,烧上钱纸,摆好罗盘,开始做法,口里念念有词,旁人是听不懂的,念完之后,派遣一个村民帮他打卦,只见他双手十指反扣。半仙说:“上卦,”村民将卦一扔,果真是上卦,几卦打下来,卦卦灵验。长者说,他那个动作是把各路神仙夹住了,所以卦卦灵验,以前也听别人说过,没想到还真有此事。  卦打完之后,村民七嘴八舌的说:“看,天开始变暗了,真的要下雨了。”大家赶紧回到家躲雨,观雨。豆粒大的雨滴,霹雳啪啦地打来,在屋顶上哗啦哗啦作响,这下田地有救了。  事后,村民塞给半仙一个大红包,半仙钱财不收,掏出个米袋子,说道:“把这个袋子装满米就可以了。村民疑惑不解的来到米桶旁装米,可怎么装也装不满那袋子,米桶很快见底了,村民把情况告诉村长,村长只好派人挑一担米到半仙家去。”  从那以后,苏半仙的名声,在新乐沙河北七镇八乡扬名了,求雨一事被人们传的沸沸扬扬,都说半仙是菩萨转世。  从此以后,人们再也不信神,再也不去跪拜,乞求龙王、雷神了,都去找半仙了。有一村妇路过雷神庙的时候,指着庙里的神仙说:“这个石头,不管一点儿事,我以前在这,不知跪拜了多少次,哭过多少回,没有一次是灵验的,幸好现在出了个苏半仙。这下庙里的神仙彻底恼怒了。  自从苏半仙来这里求雨之后,庙里神仙们的生活变得异常窘迫,艰苦。现在都在吃老本了,他也打起精算盘来了,初一、十五的时候,就去各家各户蹭烟火吃。想想以前自己是多么地风光无限,现在又是多么地落魄不堪,把一切怨恨都归咎到苏半仙身上。  庙里已有半年没有香客来了,神仙们整天无所事事,冒着违背天条的危险,走亲访友去了。谁知亲朋好友的境况和自己差不多,都说被苏半仙害得不浅啊,半仙一来,我们根本捞不着村民香火钱了。众神围在一起议论,最后决定上天找二郎神,寻求帮助。二郎神见众神没带礼物来访,心里很不悦,连旁边的哮天犬,都鄙视他们。众神知道二郎神的烦恼,赶紧赔礼道歉,说:“我们也是有苦衷的。是因为曲都出了个苏半仙,挡了我们的财路,我们已是半年没收到钱财了,所以来不及孝敬你。”“噢,还有这回事?”“嗯,千真万确。”  二郎神君,马上和各大神商量此事,大家意见达成一致——铲除苏半仙。浩浩荡荡一群神仙来到玉帝养心殿,禀报此事,玉帝马上召见所有群臣,听取各位的意见再做定夺。二郎神先发言了,各位大人好,最近人间出了位苏半仙,在人间胡作非为,滥用法术,扰乱了我们天界的法规,根据《天条》应处以死刑。此时也怪,除了太白金星据理力争之外,没有一个神出来声张正义。  天庭正上演着一场激烈辩论赛,太白金星道:“这怎么能说是胡作非为、滥用私权呢,明明是你们自己手握大权,迟迟不肯下雨给百姓,错的是你们。”此时财务大臣,财神菩萨说话了:“玉帝,最近库房空缺银两一事,与此事有关。”太白金星刚想开口反驳,玉帝大叱一声:“此事不要再争论了,照二郎神君的办。”  这时的苏半仙正在一村民家喝酒聊天。天黑了,苏半仙喝的半醒半醉回到家,躺在床上就呼呼大睡起来,凌晨时候,半仙全身发烫,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后来,半仙去世的消息传遍各村各户。有的人说半仙是醉死的,也有的说是得罪了神仙,还有的说练功走火,导致真气乱窜而死等等,到底是咋死的谁也说不清楚。









扫码进群,关注更多公益活动


关注广阳区图书馆网站

http://gytsg.org.cn/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咨询电话0316-26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