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文津好书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居建筑

文津好书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居建筑

文津图书设立于2004年,是国家图书馆主办并联合全国图书馆界共同参与的公益性优秀图书推荐活动。第十九届共评选文津图书20种,提名图书41种。这些好书涵盖多个领域,题材丰富。“文津好书”系列自第十七届推出以来,通过刊载评委、图书馆馆员和读者的阅读感受,以及作者、编辑的创作心得,向读者介绍这些优秀读物。让我们一起悦读文津,品味经典吧。



19届文津提名图书·社科类图书

《家的记忆:了不起的中国民居》

王其钧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民居的艺术价值主要在于“意”,而不在于“形”,其结构虽然简单,但意蕴却十分丰富。民居以艺术的真情实感叩击人们的心扉,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出复杂、细致、深厚、具体的思想感情。这种气氛和意境诱导人们产生某种感受、委婉地流露出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和民族精神。

——引自《家的记忆:了不起的中国民居》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民居,作为亿万中国人家园的真实载体,在丰富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中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家,作为我们心底最温暖最熟悉的地方,衍生出了万般模样。


202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一部介绍中国民居历史及建筑特点等综合性艺术的书籍《家的记忆:了不起的中国民居》,该书从多个角度和层面,为我们揭示了那些隐藏在历史长河中,却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居建筑背后的故事。本书作者王其钧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博士学位,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自1991年以来坚持创作,出版了《中国民居·白描画典藏》《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建筑与环境》《中国建筑图解词典》等35本专业著作。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工作期间,他又参与了两项与民居密切相关的著作撰写和节目制作工作,使得其有机会在短时间内更加深入和广泛地展开民居调研。


全书包括中国民居的发展历程、中国民居的建筑形式、中国民居的艺术特征三章内容,从先秦到明清,从北京四合院到大理白族民居,跨越中国20个地区,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配以大量实景照片、钢笔画、彩画,生动地介绍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模式、建筑结构特点、建筑材料选用,以及其背后的文化与历史。书中结合了许多生动的案例和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民居与人们生活的紧密关系。如“东家”“房东”的来历,是受“左为上”“男左女右”传统习俗影响的结果,以及尊左的反映。在四合院建筑中,除中轴线上的堂屋外,东屋被认为是次好的房间,人们把主人称为“东家”“房东”就是为了表示对主人的尊重。这些案例和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了民居的建筑特点和背后的故事,更传递出一种家的温暖。这种温暖,正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于家的向往和追求。



本书中,王其钧教授还融入了对于民居保护和传承的思考。面对日益加速的现代社会和城市化发展进程,许多传统民居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王其钧教授呼吁我们要加强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发扬。本书对于研究中国建筑文化、继承文化传统有重要意义,可供建筑专业相关人员及中国建筑文化爱好者阅读使用。



转自:国家图书馆




关注广图,爱上悦读


关注广阳区图书馆网站

http://gytsg.org.cn/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咨询电话0316-26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