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春节前突如其来的冻雨、冰粒、暴雪等极端天气所引发的交通和社会安全问题,将湖北频频送上热搜。
这场连续冻雨和间断性的大雨、暴雪、冰粒、雨夹雪,对交通、电力、农业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不仅让许多人被困在了回家的高速上,更有人在这场灾害中失去了生命。
受寒潮影响,近日我国多地气温偏低,中央气象台连续多日发布低温预警。预计一直到3月初,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仍频繁,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持续偏低。
七种降水形态齐聚湖北
冻雨、冰粒、雪花怎么来的?
图源/网络
2月下旬,湖北人民在短时间内见证了雨、雨夹雪、冻雨、冰粒、雪、霰、冰雹7种降水形态。
雨雪常见,那冻雨、冰粒、霰和冰雹又到底是什么呢?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霰
相较于其他名词,“霰”似乎陌生了点,因此在7种形态中,一跃成为了讨论焦点。
霰又称雪丸或软雹,呈白色不透明、近似球状或圆锥形,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其形成条件与冰粒类似,即当大气结构更加不稳定时,由雪晶大量碰撞过冷水滴,使之冻结合并,形成了霰。
冻 雨
春节前的热门选手“冻雨”,其形成机制与普通雨水有很大区别。
普通雨水是在大气中水汽凝结成水滴,然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落下来。而冻雨的形成过程则要复杂得多。在冻雨发生时,大气中的水汽首先会凝结成冰晶,这些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温度高于冰点的空气层,又会融化成为水滴。然而,如果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的空气温度低于零摄氏度,那么它们就会以过冷水滴的形式继续下降,形成冻雨。
这落地即成冰的雨,危害程度甚至大于暴雪,这也是连续冻雨造成众多事故的原因。
冰 粒
冰粒也是固态降水的一种,一般出现在纯雪和冻雨的过渡带上,与冻雨的区别在于中层的暖层比冻雨的暖层薄,而冷层更厚。
冰粒其实是雪在下降的过程中,遇到温度稍高的空气层,雪花融化成水滴 ,又遇冷重新冻结再降至地面。一般是透明的丸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直径常小于5毫米。
冰 雹
冰雹的产生要具备强烈的对流天气和充足的水汽补充,多来自对流强烈的积雨云中,直径一般在5至50毫米范围内,是一种强对流天气,常出现在春夏两季。
冰雹的危害非常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砸伤行人情况也常常发生。因此,冰雹是我国严重灾害之一。
冬春常见气象灾害
如何防御和应对?
图源/网络
冬春季节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时期,这一时期面临的灾害种类繁多,比如寒潮冻害、大风大雾等,对农业、交通、人民生活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
以下为您介绍冬春季节常见的气象灾害:
• 寒潮灾害 •
所谓寒潮,是指极地寒冷洋面和地区的强冷空气大规模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一般会伴随着雨、雪、冰冻等,容易冰冻或积雪成灾。
此时要注意添衣保暖,实时关注天气预报以提前规划出行生活。
• 大风灾害 •
冬春季节,冷空气南下,风力加大,易发生大风天气。当瞬时风速≥17.2米/秒,即风力达到8级以上时,就称作“大风”,在台风、冷空气影响和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均可出现,对交通运输、生产安全以及高空作业等威胁很大。
此时尽量减少外出,也要特别小心高空坠物。
• 雾霾灾害 •
雾霾是人类活动与特定气候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城市中比较常见。黄淮海地区、长江河谷、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的4个灰霾严重地区。
冬季的雾霾灾害让能见度恶化,对道路交通有着恶劣影响,霾中的PM2.5颗粒物也是对人体伤害最大的成分。因此,雾霾天气出门时最好戴上口罩,室内煤炉取暖也要注意通风,以防一氧化碳中毒。
• 干旱灾害 •
气象干旱是在某时段内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而导致的水分收支不平衡现象,通常以降水的短缺作为指标。
冬春季节容易出现干旱现象。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受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水分蒸发迅速,降水稀少,容易出现干旱,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
• 沙尘暴 •
沙尘暴也是冬春季节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我国西北地区冬季和春季风力较大,加之地表干燥,容易引发沙尘暴。
沙尘暴对空气质量、能见度等产生严重影响,对人体健康和交通出行造成不便。
除了基础的防范措施外,多了解气象知识,也有助于防范相关灾害,不妨来看看这些书。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巨大,过去十年里发生了一系列恶劣天气,如超级雷暴、森林火灾、热浪和干旱等。
本书提供了气候变化基本科学方面的最新调研、气候变化对未来的启示以及核心清洁能源的解决方案,同时详细且通俗易懂地阐述了引起其气候变化的原因,回答了日益变化的气候对我们真实生活影响的一系列问题。
《冰天雪地:雪灾与低温灾害的防范自救》
想知道雪灾与低温灾害中如何保护自己吗?想知道被雪埋住如何自救吗?
本书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常见的自然灾害的防范常识,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同学们如何面对突然的灾难,保持冷静、勇敢,及时做出最正确选择。
《中国气象灾害史话》
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出现的次数最多,发生的范围最大,危害面最广,造成的损失最为惨重。
本书对中国气象灾害以及减灾、救灾和防灾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叙述和研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具,是了解中国气象灾害很好的途径之一。
《中国水旱灾害应对常识900问》
本书结合我国基本水情的特点,以言简意赅的问答形式,重点介绍公众面对突然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灾害所应了解的基本知识和应采取的防范及自我救助措施,是一本适合大众阅读的灾害科普好书。
《发现全球变暖(增订版)》
20世纪后期,全球变暖开始成为科学界的主流声音,逐渐成为严肃的科研课题。在当代科学家和环保人士的推动下,多国政府开始重视全球变暖的挑战,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本书用通俗生动的文字,翔实地记录了全球变暖这一理论从冷门假说到大众议题的过程,呼吁人们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共同促进地球环境改善。
阅读方法:阅读以上书目,请登录“广阳区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依次点击“电子资源”—“书香广阳”,在跳转后的页面右上角搜索书名即可阅读。首次登录点击“试看”,输入手机号和验证码后可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