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男,1934年生,河北省南皮县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等职。著有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这边风景》《笑的风》《蝴蝶》《夜的眼》等百余部(篇),以及散文、诗歌、传记、文艺评论等。作品被译为二十余种文字,曾获茅盾文学奖等多种奖项。2019年9月荣获“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有自己的代表性作家。作家王蒙在文坛辛勤耕耘70年,为共和国贡献了两千余万字的著作,2019年他荣获“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王蒙的文学创作对应了整个共和国的历史,他和共和国一起成长、一起进步,有足够的历史长度,形成了文学与历史的互文。历史赋予王蒙写作巨大的创作动力和文学资源,而王蒙的写作也为共和国贡献了独特的文学文本和精神库藏。
王蒙的文学覆盖面极其宽广,从时间上看,他的作品涉及共和国的各个历史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从新世纪一直到当下生活,地域涉及北京、河北、新疆和世界各地,人物更是囊括古今中外,文体则是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报告文学等各类文体兼备。而近年来他致力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阐释,从诸子百家到李商隐、《红楼梦》,他的视野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照亮了王蒙的创作和文化实践,而王蒙创作的两千多万文字也与共和国的文学地图根脉深连,路径相通。
阅读王蒙的作品要掌握一个关键词,这就是“青春”。青春的心态,让王蒙永葆文学的青春。很多作家在青春或后青春时期都写出过文华灿烂的篇章,但往往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得沉默而失去了活力。王蒙似乎永远不老,保持着青春状态,在伴过了他的同代人“五七族”作家之后,又伴过了“知青族”作家,当知青族作家和先锋派作家呈衰退之势,王蒙丝毫没有显出疲态来,他的近作《霞满天》犹然可见《蝴蝶》式的灵动和“生猛”,而他“王蒙老矣”的宣言,实是他内心不服老的表示。虽然他年近九旬,但他的内心仍是盎然生机的“春堤”,“是许多沧桑却也是依然未悔的鲁莽和天真”。正是这种沧桑、鲁莽和天真铸造了一个文学的王蒙。
青春的心态、不老的神态,让王蒙的创作保持着极高的产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王蒙的创作青春来自他不断创新的精神,他70年的文学创作始终处于革故创新的状态,因为他知道文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进入耄耋之年后,王蒙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出版了《老子的帮助》《庄子的享受》等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他还推出《写给年轻人的中国智慧》,帮助年轻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典籍文物,到润物细无声的乡土人文,传统文化已然深入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至少,这些传统文化活跃在王蒙生活的细枝末节中。这位90岁的“不老少年”,以传统文化反哺当下日常,以青春态度抵抗机能衰老。他是幽默机敏的,“一点也不像老人”。
《天地人生——中华传统文化十章》
本书是作者对中国文化的体会感悟集大成之作。全书充满奇思妙想,气势磅礴,以饱满的激情渲染出作者对生命和文化的热爱与感恩。本书着重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嫁接,以古典文明蕴含的智慧来点拨启发现当代年轻人,帮助他们寻找人生的意义,以积极进取的精神面对生活的考验,堪称一本专为当代年轻人打造的“文化人生哲学”,一条引导通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通道,一部回荡着文化正能量的人生指南。
《王蒙讲孔孟老庄》
王蒙讲“孔孟老庄”,带我们了解几位古代哲学家的思维方式、处事原则。带我们了解古今世界的共同性,寻找世界与人生的本质。王蒙的大智慧与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哲学家的智慧巧妙融合,浑然一体。他的话语句句格言、段段警世,他的声气,大俗大雅,浅而入深,亲切随意。跟随王蒙学习经典、读懂经典,开阔眼界,深刻从容应对现实世界。
《〈红楼梦〉文化十讲》
本书主要内容根据上海图书馆举办的红楼梦系列讲座整理而成,由王蒙等名家学者来讲述他们心中的红楼世界,从文化精神、诗词赏析、哲学内涵、悲剧美学、园林鉴赏等多角度对《红楼梦》这一传世经典之作进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