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听众们,欢迎来到有声朗读栏目,这里是声音与故事的奇妙交汇处。
在这里,我们用声音雕刻故事,用故事温暖人生。每一个字音的跳动,每一句词的流转,都是我们精心雕琢的成果。
本期我们要讲述的是经典故事——《惊弓之鸟》,我们以声为媒,以故事为主题,希望带给你不仅仅是耳朵的享受,更是心灵的触动。现在,让我们一起沉浸在声音的海洋中,开启一段全新的故事旅程。
知识点提要
故事出处
更羸(人名,羸音léi)与魏王处京台(人工筑起的高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受伤的鸟)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六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战国策·楚策四》)
这个寓言故事后来被提炼为成语“惊弓之鸟”。
成语寓意
“惊弓之鸟”这个故事揭示了心理学上的一个原理。人们如果曾经遭受过重大挫折的打击,会留下难以磨灭的负面阴影,并在类似情景重新出现时,因恐惧而不堪一击。这种心理影响的人无法战胜老虎。这个寓言告诉人们,对于曾经失败过的人,不要让他们再次承担相同的工作或任务。而对于那些虽然失败但意志坚强、心理健康的人,采取“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的策略,可能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遭遇过失败的人要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发奋振作,避免成为“惊弓之鸟”。
成语用法
原义指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或打击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惊慌、害怕。在句中主要作主语、宾语。常跟“是”“成”“成为”一类动词配合。可跟“般”“似的”构成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