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浪漫的日子
是我们在银河之间寻找幸福的时刻
让我们一起穿越星河
共同书写爱的篇章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七夕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个充满浪漫和情感的节日正等待着我们来共同庆祝。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融入传统文化的怀抱,共同感受爱与美的交织。
01
牛郎织女,传说中的情缘
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流行的是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根据这个传说,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两颗星星,因为私自恋爱而被王母娘娘惩罚,只能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这个故事象征了爱情的忠贞和坚持,也使得七夕节成为了中国的情人节。
除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七夕节还有其他的起源说法,比如星宿崇拜、时间数字崇拜和七姐诞等。这些说法都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时间和女性的敬畏和祈求。七夕节的习俗也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发展,最早的习俗是女子们在七夕之夜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后来又增加了投针验巧、喜蛛应巧、祈求姻缘等活动。
02
传统节庆,重温习俗
七夕节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各地也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习俗。不妨深入了解一下你所在地区的七夕习俗,或者挑选一些传统节庆活动,与爱人一同参与,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七夕观星
初秋时节,晚间9点左右,亮度为0星等的织女星首先出现在天顶附近,随后,在其偏南方向亮度为1星等的牛郎星升起。在两颗星的中间隔着一条横贯南北的白茫茫的天河(即银河),其中牛郎在河东、织女在河西,它们深情相望,充满诗情画意。织女星的下方有四颗较暗的星,组成小小的平行四边形,它们就是神话传说中织女编织的美丽云霞和彩虹的梭子。牛郎星是颗微黄色的亮星,在它两边的两颗小星叫扁担星,传说中是牛郎挑着一对儿女。
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传统习俗,在七夕夜晚,年轻的女子们要摆上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对着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们还要举行各种乞巧仪式,虔诚地乞求织女神赋予她们聪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够得到美满爱情的姻缘巧配。
对月穿针
“对月穿针”,是指七月初七这天傍晚,家家户户都把庭院清扫干净,年轻妇女和姑娘们先要向织女星虔诚跪拜,乞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然后,她们把事先准备好的五彩丝线和七根银针拿出来,对月穿针,谁先把七根针穿完,就预示着将来她能成为巧手女。
听悄悄话
在浙江绍兴一些农村,七夕夜会有许多女子,偷偷躲在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待夜深人静之时如果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待嫁的少女日后能得到千年不渝的爱情。
香桥会
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习俗。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的。
03
文化之美,书写情谊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为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七夕的诗词歌赋,与你共赏、共思、共鸣。让我们用文字为爱情和美好留下印记,让这些古老的情感在现实中得以重绽。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诗经·小雅·大东》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
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
不道人间巧已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