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每日一学 | 有声朗读 —— 欧阳修改革文风

欧阳修改革文风

有声朗读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界有着一位杰出的领袖,他的名字叫做欧阳修。他生活在北宋时期,正逢一个文学繁荣但思想禁锢的时代。欧阳修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以独到的见解和无畏的勇气,挑战了当时的文风,引领了一场深刻的文学改革。

在那个时期,文章的写作风格过于华丽,辞藻过于繁琐,思想却缺乏深度,被称为“骈文”。欧阳修看到了这一点,他坚信,文章应该以内容为重,简洁明了地传达思想,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华丽的词藻。

今天,我们将为您带来一个关于欧阳修改革文风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欧阳修的勇气和坚持,也揭示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让我们一起跟随欧阳修的脚步,探索文学改革的道路!

知识点提要

唐宋古文运动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及宋朝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指的是先秦和汉朝的散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明道。除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骈文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优秀骈文作品欣赏

与朱元思书

[南朝梁]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