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商业史话:不可不知的商业知识

一切经济最后都归结为时间经济。——卡尔·马克思

01

《资本5000年》

作者:[中] 彭兴庭

资金不等于资本。资金存在的主要目的是支付,或是一种价值储存和交换媒介。而资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现实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增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资本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资金、资产转化为生产性投资的过程。

成长起来的英国工业生产能力需要更广阔的市场,而特许公司所享有的垄断特权成为英国工业资本扩张的一种限制。重商主义政策同样如此 —— 英国资本已经强大到不需要它的保护。斯密提出了一个全球贸易战略:自由贸易。他认为,英国虽可以通过贸易保护、武力征服,来保持商业垄断地位,但选择自由贸易,英国可以赚更多的钱。只有让其他国家富裕起来,才能更多购买英国产品。

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上,资本形成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通常是指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如何筹集足够的、实现经济起飞和现代化的初始资本。亚当·斯密提出,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成正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等人进一步认为,资本形成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些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贫困,主要原因在于资本形成不足。而强大的资本形成能力,不仅促进物质资本积累,更会带来技术创新,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浓缩五千年的资本秩序形成史。资本来到世间,如何成长为今日的模样?这一趟穿越5000年的人类文明之旅,带你纵览资本市场的诞生、成长、毁灭和再生。在日益成熟的全球化体系中,资本既是建设者,又是毁灭者。

02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作者:[中] 吴晓波

“对于过往的十年,如果用一个词汇来形容,您的答案是什么?”当我将这个问题抛给教授时,教授回答说:“水大鱼大!”

急速扩容的经济规模和不断升级的消费能力,如同一个恣意泛滥的大水,它在焦虑地寻找疆域的边界,而被猛烈冲击的部分,则同样焦虑地承受着衍变的压力和不适。它既体现在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与妥协,同时,也体现在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以及周遭邻国之间的政治及经济关系。在这十年当中,中国公司的体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世界500强的名单中,中国公司的数量从35家增加到了115家,其中,有四家进入到前十大的行列中。

中国的商业投资界发生了基础设施级别的巨变,以互联网为基础性平台的生态被视为新的世界,它以更高的效率和新的消费者互动关系,重构了商业的基本逻辑,在十年时间里,中国人的信息获取、社交、购物、日常服务以及金融支付等方式都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改变。因此,这个十年,是中国水大鱼大的十年,风云激荡的十年。这十年的变化,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更甚于之前的三十年。

在这部企业史上,一个又一个的企业起落故事告诉人们,成功是多么不可靠的一件事,如历史学家汤因比所发出的那个著名的设问:“对一次挑战做出了成功应战的创造性的少数人,需多长时间才能经过一种精神上的重生,使自己有资格应对下一次,再下一次的挑战?”

推荐理由

这是一段迥然不同的历史,它既波澜壮阔又混沌失控,既充满了希望,又令人疑惑。在这本《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之中,读者将跟随作者的笔触,再次经历这改变了每个人的十年。

03

《任正非谈商录》

作者:[中] 路云

我并不指望企业业务迅猛地发展,你们提口号要超谁超谁,我不感兴趣。我觉得谁也不需要超,就是要超过自己的肚皮,一定要吃饱。你现在肚皮都没有吃饱,你怎么超越别人?我认为企业业务不需要追求立刻做大、做强,还是要做扎实、赚到钱。谁活到后,谁活得好。华为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公司,其实就是我们坚持活下来,别人死了,我们就强大了。

所以现在我还是认为不要盲目做大、盲目铺开,要聚焦在少量有价值的客户、少量有竞争力的产品上,在这几个点上形成突破。我们在作战面上不需要展开得那么宽,还是要聚焦,取得突破。当你们取得一个点的突破的时候,这个胜利产生的榜样作用和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这个点在同一个行业复制,你可能会有数倍的利润。

所以说,我们要踏踏实实沿着有价值的点撕开口子,而不要刚撕开两个口子,就赶快把这些兵调去另外一个口子。这样的话,你们就是成吉思汗,就是希特勒,你们想占领全世界,你们分兵多路,后就必然是死亡。我还是要强调,企业网目前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不要盲目铺开摊子作战。还是要聚焦在一定的行业、一定的产品范围内,越是在胜利的时候,越别急盲目行动。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变局与困局之中的指路之书,是实用的经营管理指南。收录任正非内部讲话、事迹档案,带你了解商业的本质、管理的真相。

04

《红顶商人胡雪岩》

作者:[中] 高阳

胡雪岩是一个充满理性的人物,他的眼光、计谋、韬略和手段都是一流的,他善于从普通事物中阐发出深刻的内在意蕴。他既汲汲于获取财富,又能够仗义疏财,不做只进不出的守财奴。胡雪岩的势力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之上的。他向社会所提供的是信用,信用是建立在大家对他的信心之上的,而这种信心则又是胡雪岩“造势”所营造出来的场面。胡雪岩在经营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主张用眼光和手腕、精神和气度去经营;在治众方面,胡雪岩更是出神入化,网罗贤才,广结善缘,为其事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胡雪岩的商政谋略,是一部生意人学习经商之道的范本,也是一部经世致用的“商箴”,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红顶商人胡雪岩》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胡雪岩贫贱出生,结识靠山:大清首富胡雪岩,幼时家贫,替人放牛为生;14岁时,胡雪岩进入钱庄干杂活,扫地、倒尿壶,得老板赏识,提为跑街;26岁那一年,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王有龄。

第二部分,胡雪岩公款创业,戴上红顶:27岁时,胡雪岩在王有龄的资助下开办了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很快成为杭州巨富;38岁时,王有龄兵败自杀,胡雪岩改投名臣左宗棠门下;49岁开始,胡雪岩开办船厂、筹集军费、开办药店,扶摇直上,富甲天下;58岁时,因勋西征有功,慈禧御膳黄马褂,赏二品红色顶戴。

第三部分,胡雪岩倾家荡产,抑郁而终:60岁时,丝价大跌,胡雪岩的钱庄周转不灵倒闭,慈禧下令革职抄家;3天之内,胡雪岩一贫如洗,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62岁,胡雪岩郁郁终老,埋骨杭州西郊乱石堆中。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商政谋略商道处世哲学,更是创业做人做事经商之道智慧绝学。胡雪岩的商政谋略,是一部生意人学习经商之道的范本,也是一部经世致用的“生意经”,值得人们慢慢学习,细细品味。

05

《吴晓波商业史全集》

作者:[中] 吴晓波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法,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今,新的社会发展又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作者吴晓波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辩驳得失,以史为鉴,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经济史”。

在这个意义上,那些成功或失败的中国企业家都是幸运的,因为在应当由他们承担责任的这个年代,他们发动了一场最具激荡力的企业革命他们的使命与他们的命运,决定了一个民族的进步,他们的悲剧也成为一个国家进步史的一部分。

他们全都几乎身无分文,可他们全都创造了让人惊叹的奇迹,他们全都具备成为英雄的禀质,可是最终他们全都有着一段烟花般瞬间璀璨又归于寂寞的命运。记住他们,就记住了中国改革的全部曲折和悲壮。

推荐理由

了解中国百年崛起,这是一部不容错过的史诗般作品。作者希望从历史中找到答案:当今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基因及精神素质是怎么形成的?在百年的中国进步史上,企业家阶层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如何审视中国的商业发展?

06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

作者:[美] 理查德·塞勒

你知道吗,我们每个人都是厉害的演员,在一部名为《经济》的电影中一人分饰多个角色,有时候你扮演消费者,有时候是公务员、高管或创业者。一转身,你可能又去扮演贷款人的角色了。尽管你努力想演好每个角色,但因为场景不停在变,所以你经常会感到困惑。

比如有时候,你想购买某个产品,但价格远远高于你的预期,有时候,你想买的东西很便宜,还可以货比三家。有时候,你被解雇了,有时候,你被高薪挖走。有时候,银行向你推荐贷款,有时候,银行却拒绝了你的贷款请求。有时候剧情发展顺利,有的时候剧情却烂得可怕,你非常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如果把“经济”比作电影,那么研究这部电影的整个剧情,就被称为经济学。在本书中,作者将从你了解的为数不多的经济学知识开始讲起,逐渐引入经济学家常用的术语和概念,了解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运行方式,教你如何在经济学思维的帮助下,在生活中作出更好的决策和选择。

推荐理由

你亲身经历的每一个经济场景,事关市场和政府的重大政策每一个生活现象,背后都有一定的经济规律和法则可循,从这张专辑开始,把社会经济现象和原理讲清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