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吃得过多固然不好,但过少也不好。盐不仅是烹饪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还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的必要养分。盐中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如果钠摄入不足,机体细胞内外的渗透压会失去平衡,促使水分向细胞内流动,造成不同程度的水肿,人体会出现厌食、恶心、意识障碍、心率加速等不良反应,即低钠综合征。再者,钠是人体内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必备物质,无论是人体的肌肉收缩,还是心脏跳动都和钠离子息息相关。如果摄入钠盐不足,神经系统会变的很虚弱,人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疲倦嗜睡的症状,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专家研究:
加拿大学者曾针对13余万人开展研究,结果显示:不论被调查者是否患有高血压,每日盐摄入量低于3克的人,相比每日盐摄入量在3~6克的人,发生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风险均有增加。缺盐还是骨质疏松症的起因之一,人体血液中必须保证有一定量的钠。如果血钠不足,身体就会从骨骼中抽取钠,久之会导致骨质疏松症。如果在夜晚经常感到肌肉抽筋往往也是缺盐(矿物质钠)的征兆。
此外,盐吃得过少,钠离子摄入量不足,会导致体内的酸碱度不平衡,肠胃消化液的分泌受到影响,胃蛋白酶的作用减弱,会让人食欲大降,消化不良。久而久之,会引发胃肠疾病。由此可见,盐的摄入不是越少越好,日常饮食更不能禁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一天盐的摄入量应小于6克,其中2克盐是零食等所包含的隐形盐,炒菜用盐量不要超过4克。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食盐摄入量更低——最多不超过5克盐,包括饭菜、零食等所含的盐量。盐吃得过多或过少都有害身体健康,会引发多种疾病。其实,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努力调整不良饮食习惯,就能保持适当的“度”,正确掌控食盐的摄入量。
百科知识——盐的中医妙招
1盐水泡脚
泡脚加把盐可助眠、补肾、防感冒。平日热水泡脚时,适当加把盐,配合按摩涌泉穴,养生效果更佳,有助于补肾、安眠。盐的消炎功效是安全有效的。盐溶于热水之后,借助水的热力,能更好地清洁皮肤、去角质,可做日常脚部清洁,还能辅助治疗脚气病。盐味咸、入肾经,通过盐水泡脚亦可发挥一定作用,并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心肾。感冒时可适当提高水温,温度感觉舒适即可,避免烫伤,泡至微微发汗。
2盐蒸橙子
盐蒸橙子有助于缓解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多,也可用于平日食欲不振、胸腹胀痛。橙1个,食盐1/3勺,将橙子洗净,在盐水中浸泡一会儿,切去顶,将少许盐均匀撒在橙肉上,用筷子戳几下,便于盐分渗入,后装入碗中,盖上切去的橙顶,上锅蒸,水开后再蒸大约10分钟左右后,取出去皮,果肉连同蒸出来的水一起食用。
3盐包热敷
盐包热敷可祛湿、驱寒、止痛。取粗盐炒热,装入布袋,即可自制成热敷盐包。盐辛温驱寒,加热后药性更易发挥。现在市面也有现成的盐包产品,使用也很方便。在盐包表面洒少许水,用微波炉加热1分钟后,温度达到50~60℃,即可使用。盐包热敷足心,温寒祛湿,可用做日常保健;热敷风湿、痛风等关节疼痛处,可缓解疼痛;热敷腋窝,可起到强健心肺的保健作用;热敷小腹,可缓解老人尿不出。盐包加入少量小茴香,趁热敷在胃部和背部,可松弛胃痉挛部位,令人舒畅,起到通顺胃气、消解胃病的效果;敷肚脐,可调补身体阴阳,尤其适用于肝肾阴虚的男性,比如腰酸胁痛、眩晕、耳鸣、遗精。盐包加入适量干艾草,温通经脉,驱寒止痛,可用于缓解痛经,亦可用于肩颈、关节劳累、酸胀不适等。
内容来源: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生活百科知识库》
《CNKI生活百科知识库》是面向社会公众构建的集政策研学、思想道德建设、普法教育、全民健身、心理健康、科学普及、文学艺术等内容为一体的百科知识资源库,以公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核心,构建“多位一体”的精准化、主动化知识解决方案,满足老百姓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打造全面、权威、有效的知识服务平台。
pc端网址:https://shbk.cnki.net
移动端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