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中国疫苗百年纪实-中国好书

「中国疫苗百年纪实」

从伍连德到汤飞凡,从谢毓晋到顾方舟,

无数疫苗专家们秉烛夜行,以身试药,

以凤凰涅槃的精神为国人驱散阴霾。

作为受益人,每个人都应当回望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荐语】

百年来,特别是建国以来中国疫苗科学家的奋斗故事可歌可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用国产疫苗消灭了天花,消除了脊髓灰质炎,从此中国再没有出现麻子和因脊灰而造成的拐子。旧中国肆行无忌的鼠疫、霍乱等恶性传染病几乎绝迹。

【书籍信息】

书名:《中国疫苗百年纪实》

作者:[中] 江永红

大战、大灾、大疫,是世界上三大“人口收割机”。发生一次,死者少则数万,多则千百万。这里且不说大战和大灾,只说大疫。在古汉语中,大疫与瘟疫是同义词,并非鼠疫的专指,而是泛指烈性传染病。

有人统计,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大约留下 1700 余次发生大疫的记录,也就是说,平均两三年就发生一次。每次发生,正史的记载大都只有某年、某月、某地“大疫”“大疾疫”等几个字,但数以万计的生命都随着这几个字没了!

历史上有的政权的灭亡也与大疫有关。明朝灭亡当然首先在于自身的腐败,但饥荒与瘟疫又加速了它灭亡的步伐。1232 年,来自蒙古草原的元兵围攻金人统治的汴京,金 屈膝求和,刚解除戒严,就是一场大疫。

我的家乡在江汉平原,鱼米之乡,素称富庶,但在旧社会也深受瘟疫之苦。当地把发鸡瘟叫“走鸡症”,把人瘟疫叫“走人症”。

父亲告诉我,有一年“走人症”,全家都病倒了,爷爷见村里好几户人家都死绝了,以为难逃这一劫,便把家里养的几只鸡全杀掉,炖了一锅,准备让大家好好吃一顿后再死,谁知平时闻着香的鸡汤,这时却一闻就令人作呕,最后一锅鸡都倒到厕所里了。也许本家血脉不该绝,最后全家靠运气扛了过来。

当地老百姓所说的“走人症”,指的是不明病因的瘟疫,是不包括天花在内的,因为天花虽然曾经是死人最多的烈性传染病,但病因清楚,侥幸不死的大多会给人留下一脸麻子。

记得小时候,我们村里一半家庭中都有麻子,有的甚至是一屋麻子,父母子女都是麻子。那时候,在我家乡一带,一是麻子多,二是瘸子多。腿不是因为外伤而致残,而是因患了脊髓灰质炎,就是小儿麻痹症。我家隔壁就有一个。如果你出门上趟街,一般都会看到瘸子,有时还不止见到一个。

然而,似乎就在不经意之间,人们突然发现:不知从哪一年开始,中国就很少有人变麻子了,也很少见到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变成的瘸子了,还有许多让人闻之丧胆的烈性传染病也难得听说了。

毛泽东主席在《实践论》中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据有关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生物技术战线的科学工作者们同卫生防疫战线的同仁们一起,通过免疫手段实现了消灭天花,消除脊髓灰质炎,基本消灭了鼠疫、霍乱,有效控制了其他传染病的发病率。

据国家卫健委的权威发布:从 1978—2014 年,全国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主要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幅达 99%以上。

有计划的疫苗接种使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居民平均寿命由解放初期不到 35 岁提高到 2018 年的 77 岁;婴儿死亡率从解放初期千分之200 下降到2018年的千分之 6.1。什么叫天壤之别?这就是天壤之别!

我国消灭天花的时间点是 1961 年,而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消灭天花是在 1977 年,我国整整提前了 16 年。我国从1994年9月后再无本土脊髓灰质炎病例,比世卫组织预定的消除脊灰的时间大大提前。

所谓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如上纵向、横向一比,只要不故意闭目塞听,你不得不承认: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是世界防疫史上的一个奇迹!

人们把传染病称之为“瘟神”。“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是毛泽东主席在《七律·送瘟神》中的著名诗句。是谁为我们驱走了瘟神?

首先要明白一个大前提,就是上述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取得的,是持之以恒地实施计划免疫的结果。

那么,在驱“瘟神”的战斗中,做具体工作的是哪些人呢?笼统地说,是广大卫生工作者,尤其是免疫和防疫工作者。而没有免疫手段,防疫就是一句空话。

免疫手段是关键,而疫苗等生物制品是所有免疫手段中的“王牌”。要知道,我国在没有疫苗之前,人口最多时也只有约 4.36 亿(清道光末年)。排除战争和特大自然灾害,疫苗是人口增长的首要“功臣”。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疫苗是先驱们从西方学来的。从 1842 年琴纳氏成功制备牛痘苗算起,到 1919 年中国成立中央防疫处,中国制备疫苗的时间比西方晚了半个多世纪。起步晚,条件差,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疫苗研制条件与欧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代差”,加上国外的封锁,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试剂往往得不到满足。

但是中国的疫苗科学家和工程师没有被难倒,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呕心沥血,自力更生,硬是把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用落后的设备制作出与国际水平难分高下的疫苗,保证了我国的防疫需要。

这些疫苗制品,是他们用心血凝成的,甚至是用生命换来的。每一种新的疫苗研制出来,在进入临床研究之前,研制者都是首先在自己身上做试验,有时全家一起参加试验。这在世界疫苗研制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其献身精神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100 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几代科学家接力攀登,现在中国疫苗已跻身于世界第一方阵,部分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本文节选自图书《中国疫苗百年纪实》,作者殷绥亚。从伍连德到汤飞凡,从谢毓晋到顾方舟,无数疫苗专家们秉烛夜行,以身试药,以凤凰涅槃的精神为国人驱散阴霾。作为受益人,每个人都应当回望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