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悲歌
《离骚》
“长叹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故事背景
悲剧伊始
屈原是楚国国君楚怀王的族人,二人有着血缘关系,互相称呼为叔侄。一天,楚怀王将其招入宫中,命其登记、编撰法律法规,屈原欣然领命。然而这一幕却被上官大夫靳尚所妒,他在楚怀王身旁屡次三番的诋毁屈原,再加之楚怀王十分信任靳尚,因而对于屈原产生厌恶。
等到屈原编撰完成法律法规时,楚怀王将其放假“五十年”之久。
屈原明白了国君的想法,默默离开了。
人物介绍
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楚怀王熊槐,芈姓熊氏,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战国时期楚国国君。
其在位期间,曾破格任用屈原进行改革,但变法半途而废 。
楚怀王六年,击败魏国,夺取八城 ;楚怀王十一年,担任五国联盟的纵长,合纵伐秦;
楚怀王二十三年,灭亡越国,拓境江东 。
但他也曾在楚怀王十七年发动丹阳、蓝田之战 ,损兵折将、痛失汉中;
又在楚怀王二十八年经历垂沙之战的大败,国土沦丧。
楚怀王三十年,楚怀王与秦昭襄王在武关会盟,秦国将他扣押,胁迫他割让巫郡、黔中郡,被他断然拒绝。
楚顷襄王三年,楚怀王客死于秦。梓棺返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历史中的政治
位于明暗两地的君王
读者们在阅读了上一个板块的人物介绍后不难看出,楚怀王爱国却不懂得如何治国,选贤纳士却容易听信谗言。这种举棋不定,轻信他人的性格造就了战国史上最大的党争——既有以屈原为代表的革新派与靳尚为代表的守旧派之间的争斗,也有国内士人与国外士人之间对于政治理想的斗争,楚怀王位于这场争斗漩涡的最中间,却没能制止,反而因为其反复无常的性格,给与各路政治人马希望。
或许对于楚怀王而言,一个贵族身份,一块才子名牌,一场风流人生才最适合他,而不是位于朝堂之上,一手扶额,一手则堵着耳朵,无奈的看着大臣们争吵。也许,忍受客死他乡的孤寂也不愿割让国土,是他对于祖国最后的热忱。
最陌生的亲人
对于屈原而言,报国无门,亲眼目睹自己的国家被强敌消灭,自己作为可以改变现状之人却束手无策,此种痛苦难以言表。
作为臣子,他兢兢业业,最为族人他毕恭毕敬,作为革新派的代表人物,他却少了些党争的经验,或许是对于党争的不屑,被小人攻讦的他不屑于向王解释什么,因为他一直都处在正确的道路上......
书籍阅读
扫描二维码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