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古人对于韩信的评价。那么萧何是如何成为韩信命运的关键?他又是怎样成为汉朝开国宰相?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每日一学,共同走进萧何的故事。
人物介绍
萧何,秦末泗水沛人 。早年任县主吏。秦二世元年随刘邦起兵反秦,为沛城,监督诸事。
刘邦攻克咸阳后,萧何立即命人接收秦相御史所藏律令图书,使刘邦得知天下地理山川形势及户口数。他还劝刘邦接受项羽分封,以待时机。
楚汉战争时,萧何任丞相,留守关中。其举荐韩信为大将军,制定规章制度,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计户转漕给军。
刘邦称帝后,以功高封酇侯,位次第一,父子兄弟十余人皆食邑。后受命采摭秦法,作律九章。
高帝十一年,因定计助吕后诛淮阴侯韩信,封相国。高帝死后,复事惠帝。病危时,推荐曹参继任相国。
萧何的智慧
萧何辅佐刘邦起事,再到楚汉相争,最后到汉朝建立,都是功不可没的。可以说,刘邦身边没了谁都可以,就是不可能没有萧何。
01
起事巧夺权
陈胜吴广反秦时,沛县的县令(刘邦的上司)想要投降,萧何便劝说他如果投降陈胜他们,沛县的百姓会很高兴,但是您自己的性命可保不住,不如召集青壮劳力组建军队抵抗。县令听从了萧何的建议,但是当民兵部队训练完成时,刘邦却突然现身,杀死了县令,成为了沛县的领头人。
02
楚汉争霸的大后方
刘邦与项羽相争时,往往处于下风。导致自己手中的军队总是损失惨重,而萧何则屡屡组织人手,补充刘邦的部队,并且带来大量的粮草以供军队使用。此外还向刘邦推荐了韩信,此消彼长,刘邦慢慢将劣势扭转,最终打败楚军。
03
稳固统治的帮手
刘邦治国后期,韩信与英布叛乱,刘邦亲自率军平叛,而后方则由萧何掌管,萧何兢兢业业,还要忍受刘邦的猜忌。最后萧何献出计谋,帮助刘邦杀死了韩信。自己则被刘邦怀疑投入牢中。
04
忠心爱国的老者
刘邦死后,萧何依然为汉朝的统治献出自己的智慧,当他自己也命不久矣之时,皇帝前来询问何人能够接替他的位置,萧何则说知臣莫若君。当皇帝说出曹参的名字时,萧何笑着说我死后有他在,便放心了。
萧何死后,曹参上位,虽然二人是儿时好友,但是数十年的君王独宠使得萧何与曹参之间早已有了深深的裂痕,可曹参当政时,对于萧何的规定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萧规曹随”的成语就出自这里。
漫画阅读
扫描二维码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