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志愿者日
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International Volunteer Day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简称:国际志愿人员日)。其目的是敦促各国政府通过庆祝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
志愿者其实就是奉献自己温暖他人的人。奉献精神一直是党和国家所提倡的社会精神,而中国人民也一直坚定不移地践行着奉献精神。无论是在灾区的救灾现场、扶贫工作的第一线,还是在疫情的最前沿,我们都能看到志愿者无私奉献的身影。
2019年疫情暴发以来,无数志愿者踊跃走上一线,为人民服务。今年8月,重庆涪陵北山坪突发大火,人手不足,向当地招募志愿者,谁知一呼百应,志愿者的摩托车队浩浩荡荡地穿行在山林间,做出自己的贡献。
奉献?何为奉献?这就是奉献!
在这里我们向全国伟大的志愿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寒梅花儿开
■ 段祖琼的散文集,共收录散文八十余篇,约十三万字。全集分五辑,即爱洒北川、故土情深、心灵驿站、教育札记、亲子时光。“爱洒北川”记录了作者在2008年5.12地震后,只身奔赴重灾区北川任家坪阳光小学,当志愿者义务支教43天的亲身经历和感悟。
青春奉献:共青团中央发起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
■ 本书内容包括了建立第一支志愿者队伍、实施一助一服务计划、成立社区服务站基地、开展成人预备期活动、实施志愿接力扶贫项目、大学生志愿到山区支教、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开展卫生下乡志愿活动、开展科技下乡志愿活动、开展文化下乡志愿活动等内容。
英雄城记——感恩您为武汉拼过命
■ 2020年初始,新冠肺炎凶猛来袭,武汉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在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英雄的武汉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与时间赛跑,和病魔较量,以各种方式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全书分前言、日记、后记三部分。日记部分为全书主体,精选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和普通市民的日记,以时间为轴,按时间顺序依次编排,采取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真实呈现从1月23日封城到4月8日解封这76天里武汉人民面对疫情万众一心、守望相助的共同记忆,并通过他们在战“疫”期间的亲历亲见亲闻、所思所想所感,于平凡中见伟大,多角度全方位地记录和呈现疫情之下武汉的真实和真实的武汉。
传统文化与志愿服务实践
■ 本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文化历史篇”引经据典,概述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历史;中篇为作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经验;下篇“项目实践篇”由八个实践项目组成,实用性强,可做带领学生进行实地游学调研之用,可为公益游学活动做参考。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与游学景点的实地考察相结合,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从而为他们今后从事公益实践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志愿者的力量
■ 本书以“中国志愿者力量评估”“专家学者眼中的志愿者”“志愿者秀”“志愿者‘菜鸟’秀”“志愿者在路上”等七部分,系统梳理和总结了中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进程和功能,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志愿者故事,对80后、90后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反思和汇总了中国志愿者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邀请有关的专家学者和管理部门对其解决之道进行了探讨,对推进中国志愿者事业健康发展、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志愿者事业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阅读方法:阅读以上书目,请登录“广阳区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依次点击“电子资源”—“书香广阳”,在跳转后的页面右上角搜索书名即可阅读。首次登录点击“试看”,输入手机号和验证码后可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