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严谨,精益求精明明是优点,为何到了“郑人买履”这里则变成了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缺点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故事,共同研讨下其中的奥秘吧。
成语故事详解
春秋时期,有个人想要买鞋,他决定明日去集市上面买一双舒适合脚的鞋子。于是他细致的将自己脚的大小用绳子记录并保存下来,以备明日所用。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急忙忙的朝集市赶去,他的心里想着自己那双舒适的鞋,原本遥远的旅途也显得不那么漫长。
到了集市,他一眼就看中了那双由稻草制成的,柔软舒适的鞋。“这么完美的鞋穿在脚上一定很合适。”他暗暗想着,伸手拿起一只来准备与自己的绳子相比较。
“嗯,我的绳子呢?”他将自己的口袋翻了又翻,怎么也找不到那量好尺寸的绳子。“你直接把脚伸到鞋子里试一试不就行了?”店长好心提醒。“这可不行!”他不舍的把鞋子放下,毅然决然的向回走“用绳子量好的尺寸比我自己的脚要准确的多。”他说着匆忙回家去取绳子......
“没有人比绳子更了解我的脚”他喃喃着,再次返回集市。然而鞋店却早已关门。
故事寓意
郑国人精益求精,相信器材的观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过分依赖于器械,放弃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取的行为。
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在于“自我”的认知,也就是主观能动性的存在。实际上,面对买鞋这个问题,我们既可以通过自己试穿鞋子的方法又可以让鞋店老板帮忙选购,人类社会并不是器械那般冷冰冰,硬邦邦,虽然无法做到如同机械那般精准,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寻求帮助等等行为来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
故事原文
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