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中国图书馆节?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到了,
大家是不是已经蠢蠢欲动准备买买买了?
如今,11月11日已经演变成了一年一度的大型购物狂欢节。许多人都在期待着这一大型促销活动的到来,开启一轮狂热的购物。2021年双十一全网交易额更是达到了9600亿元之高。
但是,
你知道双十一也本应该是“中国图书馆节”吗?
1942年10月(民国三十一年十月),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先生曾在《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上发文,建议将十一月十一日定为“图书馆节”。
图片来源《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42年/第17卷/第1-2期/第5-6页
文中特为解释,“十一”为“十”,加“一”即“士”。而图书馆则是“士人之家”。“士”者,数始於一,终於十,从一从十,推十合一为士。春秋末年以后,“士”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统称,杜定友先生这番巧思可谓是匠心独运。
虽然设立图书馆节的提议最后并未被采用,但图书馆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随着最初图书的产生,也就有了保存图书的方法和场所,也就有了古代的藏书楼以及发展到近代的图书馆。
有想了解藏书楼发展历史的朋友,为你们推荐这本由中华书局前总编辑傅璇琮先生与著名图书馆学家谢灼华先生主编的《中国藏书通史》。
《中国藏书通史》
本书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总结和系统研究源远流长的中国文献典籍收藏历史的通史著作。按历史朝代分9编,对中国藏书史上的国家藏书、私家藏书、书院藏书和宗教机构藏书4大系统均有观照,并重视藏书与中国文化学术史之间的关系。
不论你看的是哪一本藏书史,里面一定逃不开天一阁。天一阁建于明嘉靖四十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年)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天一阁丛谈》
本书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曾任天一阁博物馆馆长,在调查大量的史实及各类古籍的基础上编写。全书整体介绍天一阁历史及藏书流转过程,兼顾学术性、资料性、知识性、通俗性,是了解天一阁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藏书除了书和物理场所外,最重要还是其中的人,也就是大量的藏书家。周越然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周越然,浙江吴兴人,曾任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副社长,是民国著名藏书家。谢希平在《记周越然》中写道“廿一年闸北大火,损失不知多少,但是现在到过他的藏书室里的人,还是叹为观止。”可见周越然藏书之多。
《文史杂录》
《文史杂录》为周越然的杂文集之一,本书中的文章为作者在读书及从事出版工作中所得到的经验,以及和文化名人交往的回忆。
如果问到与近代图书馆有关的历史人物,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想到李大钊与毛泽东,下面我们就为大家推荐两本他们的传记。
《李大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
本书主要反映李大钊作为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以及名重当世的教授和学者,在中国最先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筹备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全面展示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体现的共产党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革命气节和传统美德的统一,总结其思想理论遗产和革命实践宝贵经验。
《毛泽东传:1893~1976(一)》
本书依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和他所参加会议的大量记录;同时参考了同毛泽东同志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访问记录、回忆录和当时的报刊资料,比较翔实地反映了他一生为革命奋斗的历程。本册书为第一部,它以详实可靠的材料、简洁流畅的文字,详细真实地记述了毛泽东从少年到西安事变这一段时期的经历,其中就包括他在北大图书馆任助理员这段历史。
文献信息检索是每个图书馆学子的必修课,也是每一位大学生、学者应该掌握的技能。下面为大家推荐这本《文献信息检索教程》,让大家快速get这项实用技能。
《文献信息检索教程》
本书包括绪论、文献信息概论、文献信息检索基本知识、图书馆资源利用、图书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常用中文文献数据库及其检索、常用外文文献数据库、特种文献信息检索、数据与事实信息资源检索、文献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等内容。书中每章节附有思考与训练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