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躺平”还是“内卷”已经成为了年轻人之间津津乐道的话题。为了升职加薪熬夜加班、为了高绩点参加各种竞赛,人们开始戏谑地调侃自己是“没有感情的赚钱的机器”“没有灵魂的打工人”;竞争的白热化,加剧了意义感的丧失,“佛系青年”们开始了极致的“躺平”。
“躺平”还是“内卷”反映了青年人对现实与理想的迷茫与纠结:毕业后是留在一线城市追求自己的梦想,还是回老家过上舒适稳定的生活?是为了升职牺牲个人时间熬夜加班,还是留些时间陪伴家人朋友?
这些社会现象体现了社会发展带给年轻人的压力,也许年轻人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躺平”和“内卷”之间寻求平衡,让自己既能“生存”,还能“生活”。
世界青年节,在这个属于青年人的节日里,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六本关于青春,关于奋斗的经典好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作者: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 著
作品简介:本书通过采访梁家河村民、在梁家河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社会各界人士,回忆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知青岁月,再现了他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历程,彰显了他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在党内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
2.《黄文秀》
作者:王勇英 著
作品简介:学生时代的黄文秀,快乐得像一只小鸟。她不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但每次集体活动,总是第一个报名。北师大研究生毕业后,黄文秀放弃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回到家乡革命老区百色百坭村任第一书记。为了和村民打成一片,助农脱贫,她脱下高跟鞋,换下连衣裙,穿上运动装;为了帮助村里种植和销售砂糖橘,她帮村里引进种植技术,开拓销路……黄文秀把真情献给山村,用生命回报了家乡,温暖了身边的每一个人。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生命虽然短暂,但永远散发芬芳。
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作者:朱光潜 著
作品简介:这是朱光潜先生对青年学生的寄语。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收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就谁都是收信人,谁都应该读一读这十二封信。
4.《不默而生——季羡林给青年的话》
作者:季羡林 著
作品简介:本书是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主要收录了先生关于爱国主义、人生意义价值、人生经营、如何做学问的文章。关于人生的意义价值和做学问是一个人青年时期最关心的话题,本书特别摘出大师对这一话题的阐述,特与青年说。
5.《阿甘正传》
作者:葛鲁姆 著
作品简介:阿甘在常人眼中是不够聪明的,但他天性善良单纯,加上天赋异禀,使他先后成为大学美式橄榄球明星、越战英雄、世界级乒乓球运动员、摔跤选手、国际象棋大师和商业大亨,阿甘“轰轰烈烈”的传奇一生,看似荒诞不经,其实正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历史与社会的缩影。
6.《青春的诗》
作者:乔祖埃·卡尔杜齐 著
作品简介:这是乔祖埃·卡尔杜齐的诗集。卡尔杜齐自童年起开始写作诗歌,深受古希腊、古罗马和意大利诗人但丁等的风格影响。早期诗集《青春的诗》(1871)、《轻松的诗与严肃的诗》(1861—1871)颂扬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谴责外来侵略和封建专制,抒发了诗人渴求民族独立、自由和平等的强烈感情。著名长诗《撒旦颂》完成于1863年,歌颂撒旦的叛逆精神,严厉抨击教会势力扼杀自由和理想的罪恶。